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368 5
2006-04-06

困难大学生的真正困难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大学生是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鄙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家景也是非常的拮据,但是在我的家庭教育中,我是不容许随便负债的。也就是说,我不能随便的向同学借钱。在学校里,我们接受的补助是微乎其微的,坦白地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给予的奖学金也是受到诸多限制条件的,包括制度上的要求,由于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使得我们很多贫困的学生没有拿到奖学金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撑。比如:我们学校有个很可笑的规定,每周的一,三,五上午六点半,我们要起来跑步。常言到:持之以恒。可是这种荒谬的规章制度却强行要我们更改自己的作息规律。我们也可以不跑,但是就是因为这个荒谬的规定,如果出勤率达不到百分之百,那么入党、奖学金、评奖评优就永远不会和你有缘分了。

坦白的说:我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束缚了我们经济专业学生的激情,国家的绿色通道,学校的各项补贴,甚至社会上的捐助,贷款给予那些最贫困的学生。我们是穷,但是我们不是没有志气,也不是没有任何的想法。我们并不是什么弱势群体,也有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们贫困生的真正困难,并不是经济上的困难。不管是国家的绿色通道也好,学校的各项补助也好,就是社会上的捐助,贷款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下面是我们贫困生的理由与心声:

凡是开设经济学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必要将学校内部的市场权限适度的放权给学生,甚至容许学生垄断学校内可以让学生承担的市场,包括,学习用品,文体用具,服装,甚至是租借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电影,科教节目。要求政府给予这部分学生优惠待遇减免税收,提供制度保障。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妥善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经济专业与其他专业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专业,极具灵活性,经济学最关键的不是经济学的知识,而是如何去使用这些知识,包括处理很多人际关系,心理探究等很多知识。

这样的做法,让人担心的是学生的学业问题。事实上这样做,对于我们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好处比坏处要大的多的多。

第一:我们可以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一味的死学习。

第二:我们可以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

第三:这是一个难得的训练机会,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多的训练,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减少社会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第五:更主要的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才真正更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经济人才。

这是鄙人愚见,不知是否行的通。毕竟还有没有考虑周到的地方,敢求高人给予指点。仅此拜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7 00:06:00

就算行得通,楼主让谁去实施呢?

而且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学习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8 09:13:00

楼主的某些想法鄙人人也才曾有过,但是我觉得想是这么想,实施起来还是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的。也可能中国大学现在的情形实在是不适合于推行这样的措施,不过据我了解,国外有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一些这样的做法,我想只要时机成熟行的通,中国的大学也会有出现更多的做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11:04:00

楼主之见我完全赞成。而且你所提议的方案十分有需求基础,而且可行。关键是目前高校的运行模式阻碍了这种市场需求所本应激发的制度创新。同时你的方案还可以扩大到凡是学生能够胜任的高校的任何管理、服务、教学岗位。高校中除了教师就是学生,其他人员仅在必要时临时雇用。在技术上开发这一体系的管理系统也是可行的。问题是国家高等教育的的种种目标和路径设计恰恰没有让大学生自食其力、自我管理的内容。当然这背后也有上至意识形态下至利益群体的作用在其限制作用。所以我们只能寄希望与两条:一是不断有个别官办高校出现“开明君主”,推动这种符合大学生利益而不符合既得利益群体利益的创新,并且取得成功,然后由点到面,让全体大学生受惠;二是市场化进程,使得民办高校采用这种激励学生自发自主能力的管理模式,从而吸引优秀而需要自食其力的学生来加入,使得官办高校也因吸引人才的竞争而被动学习和才能此种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11:09:00

呵呵,想法不可行,

..不是傻冒,他们会让利给你,做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10 19:22:00

大学生困难的思考来源

针对大学生困难这个问题来说,鄙人身有体会,在我们学校,象我一样家庭很贫困的学生很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贫困大学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奖学金,在大学生活的两年里,我深深的觉得学校的课程选择上就有很大的缺陷。

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拿到奖学金是几乎所有的贫困大学生所做的同一件事情,但是奖学金的名额数量是有限的。而且象我这样的学生最喜欢的是灵活性很强的学习,而不是老师那样拿着课本教授学生知识的那样。经济学是一门及其活跃的学科有着很强的活力,在大学两年内我使用经济学处理自己的生活还有人际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成功,而且深受启发。这个问题我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我和其他人交流的同时发现这个方案具有很大可可靠性和可行性。

人们所担心的是经济类学生的学业问题,而不是他们能不能胜任的问题。据我所知,其实我们真正的难处恰恰就在与制度的束缚

资金来源不是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集资方式,而且渴望得到这样机会的经济类大学生非常多,他们是经过一定高等教育的人,有着团结协作的能力。无论是数学,还是经济专业知识,都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

学习时间也不是问题,大学教育给予的时间非常多,是有余的。而且在自由选课制度的前提下,学生的课程安排往往是不一致的。更何况,经济知识的学习怎么只是在书本上才学到的呢,如果长期不使用,那么我们毕业后到底还有多少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呢?再说,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平时不认真对待毕业后是很难灵活运用的。这也给我们经济类毕业学生找工作留下麻烦的。

时间,商业信息,资金,人力资源本身(大学生自身),规章制度,管制等等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学校后勤集团是否愿意放弃这些利润,政府是否愿意给予这些学生机会。如果这些问题在实际活动中,我们经济类的学生不能处理好的话,那么我们毕业后到底能做什么,我看还不如趁早关掉经济学这门课程,让我们毕业回家。要么,靠我们自己的双手自己去实现,在学校就是浪费了时间了。

再说,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只是经济专业知识吗?很多涉及经济相关的社会,政治,科技等很多方面知识都是必须的,把我们束缚在教室,甚至学校这一点点的空间内,能成为经济专才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我和很多经济专业学生交流后觉得这是可行的,而且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向学校申请。困难还是学校是否提供条件让我们自食其力,训练我们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