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93 0
2010-05-26

李沆是北宋初年的宰相,有着高超的施政能力,为当时士大夫的楷模。他经常读《论语》,有人问起他,他说:“我当宰相,就以‘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目标,但还是有差距。孔夫子的话,足使我终身受益。”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是孔子的原话,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节约开支;二是爱护百姓;三是让百姓有规律的耕种和休息。我们主要讨论第一点“节用”,毕竟“爱人”这个标准比较模糊,任何政客都能说一番冠冕堂皇的大话、假话和鬼话,不在我们分析之列。


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时期,皇帝的勤俭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为什么?生产力落后,生产资料有限,物资只能在皇帝和百姓之间分配。如果皇帝取得少,老百姓就拿得多,生活就好一些;如果皇帝穷奢极欲,那么老百姓掌握的物资就少,生活就很艰辛。所以说很大程度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决定于皇帝对奢侈品的偏好。


到了现代社会,物质资料变得丰富起来,需求拉动经济的思想深入人心,难道不需要“节用”了么?仍然需要,因为“节用”针对的是政府,政府需要节约不必要的开支。需求拉动经济的涵义是让公众分享经济的增量,而不是让政府独享其中的利益。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GDP)的比例为10.3%2008年此比例上升为20.4%,说明政府获得的物资占比提高了两倍。而最终消费占GDP的比例从1995年的40%下滑到36%,说明公众生活改善的速度没有跟上GDP增长的速度。


对于财政开销增大以及消费占比下降,政府的理由是:中国当前处于城市化和重工业化的时期,需要储蓄拉动投资,储蓄的增多必然导致消费的减少。这个理由很充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据统计,2007年我国政府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9%,美国为9%,欧洲为5%,而日本仅占4%。这些年我国GDP每年增长不到10%,但税收和行政开支的增长速度却是百分之二三十,显得极不正常,地方政府还拥有数额庞大且缺乏监督的卖地款等预算外开支。豪华办公楼、公务豪车、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几项所耗费用就十分巨大。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城市建设的成本全球最高。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私人企业制造的产品全球最廉价,而政府制造的产品怎么全球最贵呢?这其中原因已是公开的秘密,层层转包、层层克扣,最终成本当然高了。可这个钱谁出?纳税人。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对我说过:中国最黑暗的两个产业,一个是房产开发,另一个是城市基建。中国当前的许多公共品(主要是铁路、公路等城市建设)已经逐渐到位,使用效率递减,可政府还是想开工,居心何在?最受争议的是沪杭磁悬浮项目。沪杭之间现已经有动车组在运营,加上在建中的高速铁路已能基本满足沪杭之间的客运需求,磁悬浮项目有重复建设之嫌;再者,高铁建成后沪杭之间需要48分钟,磁悬浮列车预计需要38分钟,仅仅为节约10分钟时间花四百亿元是否值得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还有一个不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盲点,那就是政府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融资。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融资不是怪事,通过商业银行融资就是“中国特色“了。中国的商业银行名义上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可实际上各大银行的高管的任命权在中央手里,当政府向银行借钱时,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乌纱。2009年的地方政府融资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政府开支扩大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为什么?低收入者在纳税时并不享有明显的优惠(就算拿到的救助金也少得可怜),而政府开支扩大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政府官员和红顶商人。这种扭曲的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中国的基尼系数(用于衡量贫富悬殊的指数)不断扩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这是十分严重的信号。近来频发的群体事件、自焚、学校惨案,体现了贫富悬殊、官民矛盾、政府威望尽失等深层次因素。


古今虽有异,可一些大原则却是相通的。节约政府开支、避免重复建设不仅在生产力落后的封建时代适用,就是在当今社会也适用。有时候在想,是什么导致目前的一切?我不是唯制度论者,就算是独裁政府,也有很优秀的管理者。我们的制度不健全,但不能因此为托辞就不追问管理者的责任。可肉食者鄙,谁又能远谋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