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48 2
2010-05-29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于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对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依法严惩。
发改委农经司的一位官员告诉本报,发改委上个月曾派出多个调查组,深入涨价品种的主产区和主销区了解相关商品生产、供应、流通以及价格变动情况。综合各调查组掌握的情况分析,农产品涨价既受不利天气影响,也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等做法有关。
不过炒家似乎并没有打算撤退。很多投资人已经再次奔赴主产区,他们的目标是新蒜、绿豆,甚至还有干辣椒。
发改委政策高压下,新的价格暗战仍在酝酿中,博弈没有结束。问题是农产品价格还会上涨吗?
大蒜的诱惑
在炒家赵和明的记忆中,2008年已经有人开始广泛的关注农产品市场,但没有形成气候。2009年才是真正吸引游资进入农产品市场炒作的风水年。
祖籍安徽的赵和明经营外贸进出口生意13年,积攒下近千万家业。“我比较胆小,多年积攒的家业,不敢轻易投资,农产品市场是他多年来唯一的大手笔。”他说。
一年前,赵和明在麻将桌上听朋友说起,现在的农产品市场很走俏,作为生活必需品,一旦供需跟不上,价格肯定涨得快。最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候,炒家对农产品的投入已经形成气候,加上天气原因导致的产量下降,稳赚不赔。
据赵讲述,真正影响他走出第一步的,是他的朋友在2008年投入70万元到山东收购大蒜,赚了近300万元的纯利润。朋友的经验让赵和明深信不疑,决定跟随朋友进入这个市场。
2009年,赵和明开始跟随这位赚了钱的朋友奔走于山东、河南两省,就大蒜的实际种植面积和亩产情况进行了解。出乎他意料的是,很多种植大蒜的土地在年初时就被别人承包订购了。 “当时,大蒜真成了抢手货,连种蒜农民的谈话语气都变得有些霸气了,他们不愁自己的蒜卖不出去,从外省专门跑过去收购大蒜的人络绎不绝。”
火爆的场景给了初涉大蒜市场的赵和明最美的想象。他开始和朋友奔走于山东各大大蒜种植基地,通过熟人想方设法收购大蒜。就连囤积大蒜的冷库都变得抢手,吨租金从150元涨到230元,整个和大蒜相关的产业链空前地活跃。
2009年,赵和明投入了近500万元收购大蒜,并将其囤积在本地冷库内,等着市场上价格提上去后再清仓出售。今年2、3月份,他将自己囤积的大蒜全部卖了出去,挣了500万元。现在,他又准备再次囤积一批大蒜。
太原河西农贸市场大蒜二级批发商顾先生说: “虽然现在大蒜的价格已经不是最高点,但很多投资人已经去了主产区开始收购囤积新蒜,也许价格还会重新涨回去。”
赵和明不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炒家。首先自己的资金投入是小额了,投入数千万的炒家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上亿的,他这点钱不成气候,只是借大势赚个顺风钱罢了。在他心目中,真正称得上炒家的除了大笔的资金投入外,还对整个农产品市场十分熟悉,在囤货议价时张弛有度。
他说: “现在投入资金炒作农产品,尤其是大蒜的人群很杂,资金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有各行各业的老板或有钱人,甚至还有银行的人。”
暴富效应
大量资金的进入,导致大蒜在还未种植时就已被炒客们以亩为单位签单收购。据顾先生介绍,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比去年增长了20%多。炒客们成亩的大宗收购最大程度地刺激了农户的种植欲望。
从去年底开始,大蒜价格开始迅速上升。以全国大蒜主产地之一山东为例,金乡6级白蒜从去年底的7.7元/公斤,至4月底一度上涨至10.2元/公斤,涨幅达32%。与此同时,在北京等大城市,一些超市的蒜价每公斤高达20多元,甚至贵过了猪肉。
单选投票, 共有 7 人参与投票

57.14% (4)

42.86% (3)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30 20:24:11
农产品价格低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2172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20:42:40
发改委官员析农产品涨价:股市楼市资金炒作使然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00530/1923802660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 19:2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刘铮、江国成

  通胀预期下,近来一些农产品(15.80,0.25,1.61%)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般节节大幅上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甚至大蒜、绿豆这些平日不起眼的农产品,一时间仿佛突然成为通胀预期的“风向标”,令许多人费解。

  哪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什么原因?为什么会有人囤积居奇?是否会加重通胀压力?怎样稳定农产品价格……带着百姓关心的一连串问题,新华社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进行了专访。

  一问:哪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问:眼下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涨幅很高,“豆你玩”“蒜你狠”甚至成了社会流行语,可见各界关注度之高。那么到底哪些农产品出现了价格异动,地域范围有多广,涨幅有多大?

  答:你说得很对,近期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尽管有的媒体说涨幅达一百倍的说法并不准确,但涨幅还是很大的。

  去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既有粳米、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也有蔬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

  第一个阶段是由于干旱和低温,引发大米(特别是粳米)和蔬菜价格上涨。

  第二个阶段,三四月份炒作中药材,主要是三七和薏仁。三七最贵的时候每公斤660元,4月份广东省和云南省物价局组织了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和干预,现在回落到460元,但前几年收购价只有几十元,2009年收购季为120元,涨了三四倍。

  第三阶段,四月底五月初炒作大蒜和绿豆。干蒜的零售价格到了每斤8元,但5月份新蒜上市后,大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现在新蒜价格已经回落到每斤2元多。绿豆的价格涨得很明显,有的超市每斤已经超过10元,这个离谱了。

  二问:什么原因造成此轮价格大幅上涨

  问:农产品价格每年都会有一些波动,但这一轮波动更大、影响更大,受到的关注更多。这是为什么?

  答:我们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但这些长期因素只会促使农产品价格缓慢上涨,而不是短期内大幅上涨。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现在资金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一些资金利用天气等短期因素炒作农产品价格,炒作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社会反响强烈。

  三问:为什么会出现部分农产品囤积居奇

  问:囤积居奇是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因。为什么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炒作农产品?为什么选择这些品种?

  答:尽管我们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和宏观经济基础,但在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投机资本很容易抓住一些突发事件、极端气候进行炒作。

  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投放了大量货币,我国去年银行贷款投放了9万多亿元。资金流动性充裕后要寻找出路,为什么2009年没出现类似问题,而在今年出现了呢?当时房价节节攀升,股市表现也很好,大量资金被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吸收。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股市也在下行。楼市降温,股市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退出股市和楼市后,就开始选新的目标。

  分析一下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虽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农副产品品种。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供应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别大,便于储存,游资更容易炒作。而稻谷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国家储备量大,游资炒不起来。

  炒作后,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社会消费心理预期变化,导致目前看见的结果——价格异常波动,社会反映强烈。

  四问:对通胀预期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农产品处于价格链条的“终端”,其传导性强。这一轮价格上涨对中央“管理好通胀预期”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哪些挑战?带来哪些影响?

  答: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一定能够从涨价中得到好处。因此,要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既不至于过多增加消费者负担,也有利于农业均衡生产,稳定通胀预期。

  目前价格异动的农产品,虽然属于必需品,但消费量相对较小,需求量有较大的弹性,大蒜和绿豆的情况都是这样。这些小品种的价格上涨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CPI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

  问题在于,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异动会有一种“示范”作用,会增强社会的通胀预期。特别是极少数人不断囤积居奇,而且不断释放价格猛涨的信息,对通胀预期起到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任其发展,必将对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价格总水平,安定群众生活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央最近一段时间反复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应该看到,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经济增长与货币投放的合理关系。价格主管部门的任务,主要是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和引导通胀预期。

  五问:怎样稳定农产品价格

  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标本兼治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要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如何确保政策措施的迅速落实?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能否实现?

  答:国务院常务会议全面地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决定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进行调研,拟从支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等入手,研究稳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强调,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主要责任在地方。要继续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要求,完善经济发达省份与粮食主产区、大城市与蔬菜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机制,确保供应,为价格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价格部门最近部署了一系列市场巡查检查,在主产省主销省都发现一些炒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的线索,我们将在核实相关证据后严肃查处、给予曝光。同时,也要加强对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价格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加强价格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从长远角度看,则要重点抓好生产,增加供应,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回升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在社会供求格局总体宽松情况下,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我们会全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