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02 4
2010-06-02
“我不认为人们从1929大崩盘中学到了什么”,华尔街的老一辈说,因此他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本可避免,而最终爆发以最无可挽回的残酷后果教人后悔莫及也是咎由自取。
历史,从被遗忘或被嘲讽的地位,变成了嘲笑者。看吧,时代,并不总在进步。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大抵都会被两件事搞得忧心忡忡——A股的暴跌与富士康的12跳。或许这两件事不是那么关系密切,但在我,却看到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端倪。
先来看为什么会出现暴跌,回过头来说很容易——就是房地产新政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给我们的实体经济的打击将难以预计,或许还有不知名人士在期指市场借此兴风作浪的做空因素,总之,一旦看清楚泡沫的存在,那么空方的势如洪水一决千里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是外向型经济体,4万亿投资并未出现能缓解这一现象的痕迹——她只是刺激了房产与股市的投机。
于是,就有了2/8分化甚至更极端,而不是其他发达国家所有的纺锤形分布,它的恶果是加剧暴富心理的投机者参与风险最大也是收益最大的博傻市场——这正与1929年大崩盘出奇相似。然而,从投机的本质来看,本来就是一场只有少数者盈利的游戏——否则何来暴利?因此,输家众多也并非意外。问题是,财富的来去,去,是急剧积累后至少数握有优势资本的投机客的腰包,来呢,则是搜刮自许许多多辛辛苦苦挣一份微薄工资供养家庭的打工仔们的口袋。在经济上,就是这样的不平等。
然后是12跳的问题。我的母亲曾经有过到珠三角类似富士康的工厂的经历,她告诉我的那边的工人的状况,正如后来在国外媒体诸多指责的血汗工厂。一周6天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加班费,唯一的消遣是工友们打打牌,或许这还比富士康的累到一沾床就睡过去来得幸运。但他们收入十之八九要寄回老家供养弟弟妹妹上学,还有些女孩是曾经做小姐的不堪那种生活才回到这里想凭双手赚取正大光明的报酬——然而,那样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微薄的毛利还要以巨大的人力压榨为代价。生活于这样一个群体,只是活着,并从事着原子一般角色的工作,没有前途或未来可言。有这样一个问句: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是为了吃饭吗?对他们,答案是肯定而无奈的。
现实的不幸需要我们反思的,比我们好奇的去打探富士康们的内幕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如今明知迷途的经济发展中,何时知返?又如何返?当灯红酒绿的生活诱惑着我们时,当习惯了把责任推到他人肩上而自己享受那些成果时。
也许我们的经济体正在经历的发展过程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相似,但与1929年大崩盘不同的,也是我们独有的现实是:为经济发展做出过牺牲的农民以及在付出他们辛勤劳动的子孙辈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到它的成果,就感到了它的冷酷,是如同死亡判决书般的令人绝望。于是,不是有份参与盛宴的破产投机客,而是他们,向我们诉说了,一个过于乐观的,然而虚拟的繁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 14:46:42
杯具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 15:30:13
人不会从1929大崩盘中学到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 15:37:33
中国没有经历1929,所以当然不会从中学到任何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3 16:34:04
一个过于乐观的,然而虚拟的繁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