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2351 1
2010-06-02
成思危--广义下的智慧城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3 10:45:51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智慧城市的问题,我选择的题目是“智慧城市与精明增长”,今天我看了其他专家的演讲稿,所以我想把内容稍微调整一下,就是我们广义下的智慧城市。
2009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一年,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也是利用了大量的投资,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来保证我们的增长。另外,大量的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赤字,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银行放贷,使我们取得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成绩,但是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年,我想会暴露出来。
一个就是我们大量的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刺激。它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去年的增长是8.7%,其中投资的贡献是8%,消费的贡献是4.3%,外贸是-3.6%。去年我们的投资增长了30.1%,达到了22.5万亿,是我们GDP的2/3,去年我们的GDP是33.5万亿。银行贷款增加了9.6万亿,去年政府投资5000多亿,所以整个我们是放出了10万亿的刺激,大量的投资在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使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刺激钢材、木材、水泥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另外一部分投资是由公司转化为消费,但是大量投资带来的负面作用是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效率降低和污染的回潮。
另外是由于投资资金过多,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它会进入虚拟经济领域,炒股炒房,造成资产泡沫,地价飙升,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危险,所以中央提出来了很明确,就是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城市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舞台,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整个倾向。根据报道,现在全世界1000万人口以上的的城市已经有31个,100万人口的以上的城市有280个,每天有10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城市,所以,如何把城市搞好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智慧城市,从狭义上来看,怎么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利用电子商务,物联网,传感网等一系列信息技术手段,来建设城市,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认为,从整体来说,从城市发展来看,如何优化配置城市的资源,来实现科学发展。
我个人的看法是城市的发展应该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我认为把这四个资源整合好,这个城市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第一,以人为基础。大家都知道人是城市的基础,根据我们研究,城市可以分为四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超级大城市,人口基本在2000万左右,这个是美国未来学家汤贝提出的概念,他认为21世纪全世界会有10个超级大城市,其中中国包括上海和武汉;第二个城市是中心城市,人口在400万左右,中心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主体;第三类是小城市,人口在50万人左右;第四类是城镇。大体上分为这四个档次,其中中心城市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心城市的作用:第一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点;第二是经济增长的增长极;第三是技术向周边扩散的扩散源;第四是向周边物流集中的集散地;所以我认为中心点、增长极、扩散源、集散地是中心城市发挥的作用。
城市发展的基础主要是人,我们要把为人服务的事情做好。第一是我们要为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第二是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第三是使他的购买力能够不断地提高。我们今年讲大众消费,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拉动消费,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要真的用消费来唱主角,那就必须要人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所谓能消费则提高购买力。
如何能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呢?我认为从制度安排上要做到三点:第一是要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因为实际上根据最新的报道,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相对于政府的、企业的收入来看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从占得比重来看的,我们一定要同步增长,我在两年以前,在普通干部学管理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都讲过这个观点。去年应该是不错的,城市居民收入17175元,增长9.8%,农村人民收入5153元,增长8.5%,增长基本上保持,我认为今后要保持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第二是企业职工的工资。要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第三是工资的收入要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节。我看到报道,有7个省市已经把最低工资和通货膨胀率挂钩了,有20个省市正在考虑,从制度上的安排,这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最近一个很热的话题就是收入差距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要两面看。一个方面来说,在我们当前的情况下,按劳分配为主,在其他要素参与分配的情况下,一定的收入差距肯定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第一是人们的工作环境、劳动不同。在恶劣环境工作的人,收入要高,受教育的程度也不同,一个医生和一个护士的工资收入肯定有差别的。第三是由于其他要素参与的分配关系,我想保持一定的差距是必要的,但是我们确实要防止差距增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是要打击腐败、贪污、打击遏制垄断企业的过高待遇,这是必要的。我们还应该注意的就是我们要减少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比如对妇女、对残疾人等等的歧视,就业的歧视,所以有很多的单位都不愿意要女士。还有一种歧视是统计性的歧视,现在要的是名牌大学,在统计上来说,名牌大学是好的,但是不等于说其他的大学是不好的,名牌大学有不好的学生,其他大学也有好的学生,所以以学校来取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歧视,所以我们叫统计性的歧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特殊的人群。比如说,有一些有创造发明的科学家,一些奥林匹克冠军,一些著名的演员等等,他们的收入相对于高,这也是可以领取的,因为这些人有特殊的财富和贡献。根据我的了解,社会靠创新的发展,创新的人本身得到的效益只是社会效益所创新的成果的社会效益,它只得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是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帮助的,所以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造,如果你在分配上不注意这些事情是不行的,这是以人才为基础的。
第二以土地为载体。大家都知道城市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而城市的土地是非常紧张的,所以2000年美国精明增长同盟就提出实际精明增长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怎么利用好城市土地的概念。他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就是用好存量土地;第二,就是进一步优化已经使用过的土地;第三,就是更好的规划好城市的各个区域,让他能够减少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生活、生产的成本,就是精明增长重要的三个概念。从我们国家来看,城市土地确实越来越紧张,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每年的居民住房和工业用地总是不断地增长,我们居民的住房是一个硬需求,每年我们全国将近有900万的就业人口,其中大学毕业生600万,每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大约有1000万人,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需要改善一下住房,所以住房的需求始终是存在的,起码的存在10至20年的城市化过程。
另一方面工业用地,如何能够用好存量土地,能够把现在有的工业场地更好的规划用好。在浙江,有的企业已经提出来平面发展、立体发展,把一些厂房尽可能的立体发展,节约土地。第三就是规划好城市生活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让他们之间能够方便的减少基础设施,减少交通和各方面的拥挤,这是要用好土地的资源。
第三,以信息为先导。大家知道信息的特点,第一它的初始投资很大,但它再生产的成本很低的,用我们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成本很低。开发一个软件需要很多钱,但生产1000套软件和2000套软件,这个差别却不多,所以信息有这个特色。信息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非常大,因为信息本身能降低成本,比如你上网上银行交易,那就节省了很多事,省时间、省精力,同时对城市来说也省了公共交通,所以说它降低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第二提高附加价值。因为时间关系,不做过多解释。第三是它能够提高交易的透明度;第四是能加快交易的速度;所以说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电子政务在不断地发展,电子商务在不断地发展,电子商务的三个环节,就是下单、配送和支付,都取得了一些进展。至于物联网、传感网等先进技术的使用,RFIE的使用,这些都在做。但是我想我们先进的信息技术,信息化本身也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我认为将来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第二代互联网、IP第六、Web 2.0、互动式的交换信息。第三个是手机。将来不仅是通讯工具,可以作为资料的储存工具,可以作为钱包,可以作为遥控器,甚至可以做身份证,所以像这些方面都可以做不小的发展。
第四,以资本为后盾。任何发展没有资本是不行的,我记得在08年11月,中央提出4万亿投资的时候,我谈了一个观点就是必须要调动民间的资本,还有些人不同意,说中央有的是钱,为什么要调动民间资本。但实际上,在中国来看,我们要发展城市,仅靠财政的力量是绝对不够的,一定要靠民间资本的力量。所以最近中央出台了非公有制经济新三十六条,核心就是要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这次很明确,就是政府在对我们国家安全方面有关的和市场失灵的方面进行投资。国有企业的投资重点是对国计民生有重要作用的一些领域,腾出更多的空余让民间资本进来,所以城市如何调动资本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我最近刚从温州回来,温州民间资本就有6000亿,温州人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利用他的资本。当然需要很好的引导,但从内部方面,没有很好的引导,没有资本运用的敏感性也是不行的。另一方面是如何吸引外面的资本来,这点就要靠金融的措施。我曾经来过廊坊,考察过廊坊的商业银行,做的不错的,现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新办银行,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期货、证券公司都是吸引外部资本很有用的资源。一个期货公司,它资金的流量,可能比企业大的多,而资金只要在这停放一天,想想你会有多少利息和收入。
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我只能是点到为止了,我的观点很明确,就是我们要发展智慧城市的话,我们要用智慧来发展城市,那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我希望我们中国的城市化,能够在中央的领导下稳步健康的发展,每年争取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样我们到2020年,我们会达到60%的城市化率,为我们国家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谢谢大家!




2010年5月18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