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数字社会
牛文元
国务院参事
(一)
智慧城市
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定义
在城市 ¡°自然、社会、经济、管理、
服务”五大系统中,充分应用传感网、
物联网以及RFID等技术去有效实现
M2M目标,达到有效获取、分类查询、
自动识别和智能管理海量数据的、具有
高分辨率和内部高度逻辑自洽的、既能
虚拟现实演示又可直接参与城市规划、
城市、城市决策和城市服务的、集
自我学习功能、优化运行功能、预
测预警功能和安全防护功能于一体
的城市综合信息工程的总体集合。
智慧城市的形态进化 
        点状集散中心
        面状经济中心
        体状管理中心
        网状智慧中心 
智慧城市的系统解析
1、系统的多元结构
2、可靠的数据传输
3、共同的约束标准
4、确定的识别关系
5、优化的函数目标
6、统一的智慧分配
7、整体成本最小化
(二)
物联网传感网
智慧城市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确立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等技术,构造 ¡°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 彼此进行¡°交流¡±,实现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
   ¡°传感网¡±以对物理世界感知为目的,以信息处理为中心,以网络为交互载体,提供感知信息服务的智能综合信息系统。除传感节点组成的网络外,传感网能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实现全面融合。一般包括:传感器、移动定位、视频监控,以及数据的识别、分析与管理
智慧城市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
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 
   传感网、物联网、智慧地球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Forrester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物联网)与现有
人人互联业务(互联网)之比将达到30比1。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流通、智慧消费、智慧交通、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三)
中国智慧城市
发展战略
智慧城市是
工业化时代
向信息化时代
全面转换的基本标志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
      五大战略要点
一、数据基础设施总体规划
       (智慧城市城市建设的战略准备)
二、全方位物联网与M2M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
三、基础数据采集与传输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础)
四、加速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消费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主导) 
五、家庭智能生活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启动)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伊恩.麦金托什(2002)的研究指出:¡°现今,与微电子芯片的研制与生产有关的就业人口已达到4000万人,并作为信息革命的突破口,使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智慧城市的基本内容
 1、数字人口管理     2、数字地籍管理
 3、数字资源管理     4、数字经济管理 
 5、数字金融管理     6、数字环境管理
 7、数字交通管理     8、数字社会管理
 9、数字市场管理    10、数字文化管理
11、数字安全管理   12、数字犯罪管理
13、数字医疗管理   14、数字家庭管理
   智慧城市将实现两大革命
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换方
      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
二、政府决策、市政管理、公共服 
      务和社会民生的革命性进展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
三大战略意义
全面提升中国的现代化水平
全面提升发展的竞争力水平
全面提升社会民生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准备
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表达物联网传感网完善程度的¡°数字采集率¡±、¡°数字覆盖率¡±、¡°数字分辨率¡±、“数字传输速率”和¡°数字鸿沟差异率¡±,是中国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战略准备。
       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总体规划
      
       这是一个联系着航天(外空间)、航空、地面、地下的立体网络的等级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调制解调装置、接受通道、智能终端、反馈体系、自动识别系统、临界预警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和各类虚拟现实中心等组成。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础。
     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
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分析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性、可靠性、数据加工深度、数据挖掘能力、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宏观上去认识一个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至少应包括14项内容
智慧城市数字管理规则
一、集能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人口流为一体的全方位数字管理(物联网)
二、智慧城市将成本的压缩空间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流通领域,达到三个“零实现”:零废品、零库存、零营运成本(传感网)
三、智慧城市提供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生活、智能管理的良好人居环境
四、不断探讨“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的最优  e-模式
             电子政务
信息城市建设中,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施政水平,优化政府服务功能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实现公正廉洁和有效监督的重要工具。
            电子商务
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建设的关键和难点,集中地体现在如何完成¡°产品流、信息流、货币流¡±三者有机匹配和统一的网络化。
          城市交通智能化
     城市交通是一个时空高度动态化的立体空间网络体系。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交通智能化,应当追求“路程最小化、时间最小化、成本最小化、效率最大化”的最高目标函数。数
    智能生活与家庭机器人
            (七三规则)
三网合一(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
三屏合一(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
三素合一(节能、节水、节时)
三业合一(公务、家务、社务)
三保合一(监测、定位、预警) 
三务合一(学习、娱乐、文化) 
三本合一(健康、营养、长寿)
      据世界银行测算
   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
不变的条件下将能增加3.5倍。
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智慧城市的实现,将能更加优化地配置城市的自然资本、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人造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达到大力节省资源和能源,提高整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态质量的基本要求,将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