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标普500指数的数据实证及与中国A股的异同
于德浩
2020.5.3
今年2020年,真是见证历史的一年。我们见证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大流行,上一次大约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我们见证了美股在一个月内的四次暴跌熔断,而历史上也只有5次,上一次熔断还是在1997年。我们又见证了不可思议的荒唐的负油价,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原油期货竟然到期交割-37美元/桶,据说原油仓储及运输快要饱和了。
下图是美股的百年一遇暴跌及随后的超级大反弹。


美股标普500指数从2020年的2.24日的3400点暴跌到2200点,仅用时21天就是-35%的巨大跌幅。随后,又立即大幅反弹到4.29日的2900点,用时26天就有+30%的涨幅。
在20天短周期中,美股日涨幅也大致满足近似的正态分布。均值附近的概率密度最大,两边比较稀少且较对称,分布宽度在正负2个标准差内。
在日涨幅事例产生的时序排列上,成熟市场的美股更倾向于“实时纠错”的路径。就是说,若今天暴跌,那么明天或后天就往往会大幅反弹实时纠错。在期望值为负的短周期里,往往初态是最高点,而末态就是最低点;而不是矢量三角形的触底反弹路径。当然,这也与负的期望值太大有关系。在21天就有-30%的跌幅,虽然很震惊;但总比前12天暴跌50%,再后9天反弹40%的惊讶度更小些。
成熟市场比新兴市场的有效性更高些,价值与价格的一致性会更久些。所以,成熟市场往往是慢牛快熊路径,而新兴市场往往是矫枉过正的快牛慢熊路径。比方说,商品的价值是30元,但初态价格是10元。假设价格的变化一定是从初态10元,到末态的20元。但演化的具体路径,在新兴市场更可能是从低价10元,耗时两年快速达到60元最高价,然后再耗时八年下跌到20元。 而成熟市场的表现往往更温和,从10元耗时8年慢慢上涨到最高40元,然后再下跌2年到20元的末态。 但无论在哪个市场,价格波动现象必然存在;从初态10元,非常缓慢的均速上涨到10年后的末态20元,这个等效路径(价格实时与价值相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从短周期来看,成熟市场的美股与新兴市场的中国A股也是不同的。比方说,股价在一个月20个交易日内从初态3.0元上涨到末态3.1元。在我国A股,最概然路径是“冲高回落”,股价前10天上涨到3.2元局部最高价,后10天回落下跌到3.1元。而美股的最概然路径是“交替上涨”,股价涨三天跌一天,最后到末态3.1元,这也是局部最高价。所以,在A股市场,股民往往想的是“逢高卖出,落袋为安”;而在美股,投资者更倾向于长线持股。
从日涨幅的20天短周期分布来看,两种路径的期望值是相同的,都是每天平均+0.15%涨幅。而日标准差,新兴市场会是更大的1.5%,成熟市场是较小的0.9%,即成熟市场的股价波动更小。
所以,在新兴市场,掌握基本规律的专业投资者优势更大,预期盈利会更高;而在成熟市场,专业投资者的技术优势几乎没有。比方说,在美股市场,即使投资者完全不懂股票知识,也知道应该初态3.0元买入,末态3.1元卖出。而专业投资者虽然很懂股票,他的最优策略也还是一样的初态买入,长期持股。
而在A股市场,业余股民只是随机的猜局部高点,要么卖的过早,要么卖的太晚。专业投资人,能大致估计出局部高点是3.2元附近,这就是一个巨大优势。当然,在中国现阶段,很多名义上的专业投资机构,虽然掌控上亿元的庞大资金,但由于主观投资水平较差或客观某种限制条件的原因,实际做的很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