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76 0
2010-06-04
2010年06月04日 14: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中新网6月4日电 台湾《旺报》4日刊出广东肇庆一名医生的投书《商业经营让公立医院变冷血》。文章说,西安农民周海元的妻子生下宝宝,等待医院输血两个小时无果后,因失血过多死亡。其间曾因缴费差10元而耽搁治疗。尽管大陆卫生部门多次强调“要先抢救后收费”,这家医院依然没主动这么做。要根除冷血、公众不满意的医疗服务,只有在政府办公立医院的理念和制度得到真正改变。只有公立医院不怕亏钱的制度前提下,方有可能实现。
  文章摘编如下:
  国际六一儿童节,西安长安区农民周海元的小女儿出生6天了。不幸的是,周海元的妻子生下宝宝,等待医院输血两个小时无果后,因失血过多死亡。其间,曾因患者缴费差10元(人民币,下同)而耽搁治疗。(据6月2日西部网)
    抢救或坏帐 医院有疑虑
  这一场不幸的悲剧让我们看到,尽管大陆卫生部门三番五次强调“要先抢救后收费”,但这家医院依然没有主动去启动这一种“绿色抢救通道”。10元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在这里,它却足以让这位婴儿蒙受了一种最屈辱的待遇:她与她母亲的生命权没有得到本应该获得的尊重与呵护。救死扶伤的医院为何会如此冷血无情?人们真的很难理解这一点,这也正是这一事件的聚焦点。
  是不是应该“先抢救后收费”,或者“抢救零收费”?尽管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有一个肯定的答案,但在一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眼里,这是个问题。他们给出的最常见的理由是,这不等于让医院做亏本买卖吗?长久以往,医院会不会因此背上大笔坏帐?最后导致入不敷出?
  拖欠医疗费用,在当前是一件让中国的医院感到很头疼与无奈的事情。比如在东莞,截至去年12月底,当地39家公立医院累计被拖欠费用达2.22亿元,其中2008年达2400多万元。一些医院甚至只好成立了专门的追债小组,上门讨钱。在这种背景下,医疗机构选择这种近似冷血的态度与做法,当然就不足为奇了。
    缺乏公益性 医院搞创收
  但中国的公立医院作为一种公益性政府事业单位机构,为什么那么怕亏钱?大多数公立医院其实已经并非真正公立,政府投入部分只占10%左右,医院需要自筹90%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从患者身上来的。
  缺失公益性的公立医院长期已形成了一种创收机制,为公众提供的医疗服务带有很浓烈的趋利色彩,医疗服务成了以经济利润为中心的商业经营活动。那些不善于、不愿意搞创收的公立医院,则在市场化环境中往往举步唯艰,难以生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医院害怕亏本,不愿意冒着拖欠医疗费用的风险,去抢救病人,这就不难想象。
  在医疗改革问题上,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近日就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最关键的错误,就是把医院当成企业来管理,认为医院是要赚钱的;医院实际上是公益机构,短期来讲要花钱,但长远来看可增强国力、使国家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稳定剂与社会发展的引擎。而今,这一起活生生的悲剧,无疑是一种最活生生的诠释。当公有性质的公立医院一旦变得认钱不认人,在这种冷血的医疗服务下,民众买单的成本将是无比沉重的,付出的有可能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因此,要根除这一种冷血的、公众不满意的医疗服务,只有在政府办公立医院的理念和制度得到真正改变。公立医院恢复公益性,医疗服务应被视为一种公民福利提供,而非搞创收的商业性服务。这只有在公立医院不怕亏钱的制度前提下,才方有可能得到实现。(吴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