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有点大,没有实际的数据,贴点假大空的理论分析吧,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要考虑税收体系的影响: 不同的税收体系适应于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直接税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间接税两种税收制度被广泛运用,其中很多国家综合运用了两种税收制度即实行混合税制,但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所得税有利于调节经济、实现公平分配,但是选择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要求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对收入的监控网络覆盖面广,社会纳税意识较强、法制健全,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些条件得以满足的情况下,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事实上,目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普遍采用了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但世界上也有一部分国家实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增值税属流转税,是间接税体系的主体税种,是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而征收的。流转税虽然具有累退性,不利于实现GDP的公平分配,但它作为间接税,参与GDP的初次分配,具有易于征管以及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特点,从理论上说,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适合于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扣除额的不同,增值税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从实行增值税的国家看,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这主要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对购进的固定资产金额一次性扣除,彻底消除重复征税的因素,更利于企业的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市场竞争,是税收中性和合理税收负担的体现。中国目前的增殖税也正由生产型朝着消费型增殖税转化.
其次,要考虑关于税种的设计的影响:税种的设计将直接影响私有企业的发展。税收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体现,它是一国对经济结构和产业政策进行调整的重要杠杆。针对某一产业进行的税种设计将直接影响该产业的发展。如美国资本收益税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美国风险投资资本的数量.
第三,要考虑税收优惠的影响: 对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方式主要包括:税收豁免、优惠税率或低税率、免税期、纳税扣除、盈亏互抵、准备金制度、税收抵免、优惠退税、延期纳税、加速折旧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及影响。税收优惠工具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根据税收减免的性质划分,大体包括税额式减免和税基式减免两种方式。税额式减免主要包括直接税收减免、优惠税率等形式,税基式优惠主要包括加速折旧、投资抵免、投资扣除等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税基式减免更偏重于引导,强调事先优惠,与企业直接行为无关,控制能力差。而税额式减免则偏重于利益的直接让渡,它强调的是事后优惠,只有符合政府要求,才能享受此种优惠,税收引导和控制能力强。从具体优惠工具来看,免税期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常用的一种税收激励措施,它为投资者提供了把应税所得转移到享受免税期待遇的活动上从而获取税收套利的机会。由于免税期以牺牲长期投资为代价,更多地是鼓励短期投资,所以一般应用于经济萧条期;而税收抵免或投资扣除则是以较低的收入成本鼓励长期投资,它更多地被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所广为运用。而投资优惠可以起到促使资本替代劳动的效果,它更有利于向资本密集型生产资料的倾斜,但这也要取决于特定的企业。
附上一税收体系表,希望后来者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