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发表于 2010-6-12 11:18 
胡勤丰 发表于 2010-6-12 06:23 
“工资”理论的研发趋势
老糊涂真糊涂
涨工资的问题,也就是社会经济体系、企业经济体系的劳动效用量、与投资效用量的承认证实性度量问题。如何在理论上承认证实各种经济体系的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实际上分别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量,才是解决劳资分配问题的科学途径。
对于任意经济体系而言,“劳资”性经济资源的配置组织章程、支配配置制度,是需要协商设计的。而在其“劳资”性经济资源的组织章程、支配制度的“合约”基础上,资金投入、劳动投入实际上分别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量,则是没有争议性的经济效用状态的承认证实性度量问题。
由于一切客观存在的量,都是相对性的量,而没有绝对性的量。
如同汽车的轮胎、发动机,在汽车运动时的作用效用的大小,是没有绝对性的度量标准的一样。,“劳资”性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的大小,以及劳资分配的公平公正,也是没有绝对性的度量标准的。
所以,章程制度的提案设计,首先就将会涉及到经济效用状态“货币”参照系的相对性无价、无量纲参照常数的协商定义。
那么,在章程制度的提案设计之时,将有什么“货币”参照系的相对性无价、无量纲参照常数的协商定义规律呢?
解决了这个“规律”问题,涨工资的问题,将不是问题!!!
在市场上,“工资”从来都不是问题,要说有什么规律的话,也就是商品交换的规律。
在政治层面,“工资”才是一个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政治家的智慧,而不是经济学家的迂腐。
不跳出平面思维方式,工资就只能是交换与政治问题。
位于经济资源的单位时间性经济效用状态量的时空空间性思维角度,政治,也就是社会经济体系的经济管理章程与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工资,也就是资本效用与劳动效用的效用量的证实性度量问题。
讨论经济问题,首先需要一个共同的“空间”直观模型;然后才有可能指出我们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在同一位置、是不是同一对象;最后。才有可能说明谁是谁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