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 发表于 2010-7-15 06:50 
几乎所有的自然物品与资源都不是无限的,这对于人来说就具有稀缺(短缺)性,不能免费供人使用;因此它显得有价值。自然物品的稀缺性越大,它所呈现的价值性就越大。
但这违背价值的“人类劳动耗费”属性吗?这个属性告诉我们,物品的价值只由人类的劳动耗费所决定与形成,除此而外物品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即如果物品没有凝结着人类劳动的代价耗费,则物品就没有价值。 “原始土地本身并不是劳动产品,所以没有价值。”
因为宏观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资源才具有稀缺性;
(如:石油、煤 →CO2+H20+...,水在重力势能方向上作功...粮食的生长,反过程不会发生)。资源可以转换成污染,反过来不会发生。
人们站在狭小的角落、片面的考察过程得出了“生产”,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这个谎言被逐渐的揭穿。自组织只能通过消耗外部资源来平衡内部的熵产生,从而维持自身结构、功能的有序。自组织本身决不能创造出这个资源,即不可能从无序中创造有序。
生产的本质是消耗,这个消耗是不可逆的,永久的、不可补偿的消失了。任何生命的生存、活动,哪怕是眨一下眼睛都是加速热力学世界的运行。
人的活动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食物链这种化学过程中只有15%左右的有效转换。
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不会增加和减少一些,但能量转换是具有方向性的,能量的转换只能由自由的、可作功的、信息含量高的形式转换为封闭的、不可作功的、信息含量低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