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协调社会矛盾、改善行业形象、维护自然和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在阐述旅游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企业应从加强企业法制化建设、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多途径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赢得市场信任、营造优秀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履行社会责任。
关键词: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思考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产生,源于企业宗旨——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根本问题(祝丽丽,2009)。人们在关注企业赢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出现了企业内部与劳工之间冲突,企业生产负外部性以及企业经营道德题等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舆论的严厉抨击。20世纪初期,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率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盛行于欧美国家,受到各学科领域的普遍关注。当前,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加剧,使得人们在思考市场经济法制规范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审视与反思。无疑,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成为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中国的企业整体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界和政府官员对此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最基本的社会现状。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多年来为国家创汇、增加就业机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全球性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之下,旅游作为缓解社会压力、协调社会矛盾的一种方式,旅游企业应该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力争改善行业形象、勇担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一)协调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世纪、新时期的新的发展要求。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促进经济社会财富的创造等方面,而且还应该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不仅引发了全球金融动荡,而且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提出旅游企业勇于履行社会责任对缓解社会压力、协调社会矛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改善行业形象
责任与竞争力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生共存,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可能有竞争力。旅游企业勇于承担多元社会责任,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当今中国企业整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旅游企业勇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虽会在短期内因增加经营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必将有利于旅游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旅游企业的无形竞争优势,最终给旅游企业带来长期的、潜在的利益。
(三)维护自然和谐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旅游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给居民的日常生存环境造成的破坏,这种负的外部性企业必须予以补偿。旅游企业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勇担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进一步拓宽创新领域,注重产品质量安全,诚实守信,是实现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发展目标,作为经济最基本的元素,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放缓,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已从单纯的经济功能扩展到复合的社会、文化功能。本文认为,应该履行社会责任的不仅仅是旅游企业,而且还应该包括旅游企业的股东、员工以及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社区、政府、公众在内的整个社会。他们应该履行以下基本社会责任。
(一)环境责任
企业的经营活动必然对生产经营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旅游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其经营行为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应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力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法律责任
在现代社会,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的(汪陈友,2008)。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不偷税漏税,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为员工提供法定保险,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等。
(三)伦理责任
与企业法律责任不同,企业伦理是未上升为法律层面但企业应该履行的义务,它包括广泛的企业行为规范和标准,以及对消费者、员工、股东、供应商、竞争者、政府和社区应承担的义务(汪陈友,2008)。旅游企业要提升自己的形象,必须要提倡公平竞争、诚实经营、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尊重和保障员工权益。
(四)经济责任
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旅游企业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正确处理好企业与投资者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创造和积累企业利润,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积累财力的同时,还应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三、对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
(一)加强企业法制化建设
目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相关内容一般多散见于多部法律之中,一定程度上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却没有明确的旅游基本法来调节旅游业中的各种关系。现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虽然对规范旅行社的经营行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国家其他基本大法的约束,却没有因为旅行社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性而制定更加切合的法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也是强化企业的守法行为,使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在遵守国家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因此,应加强和完善相关的旅游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由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整手段,发挥社会舆论媒介和消费者协会、工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体制。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旅游企业的舆论监督作用逐渐加大。电视、报纸、杂志、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办的旅游专栏和专题节目,除为旅游者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旅游消费、正面宣传旅游企业形象外,更应及时披露旅游企业的违规行为,提高其社会监管的能力。另外,要大力建立和培育更多的行业协会和自治组织等非营利组织,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等,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完善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三)多途径承担社会责任
针对目前旅游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市场竞争存在不公平、制度不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形势,我们认为,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中应处理好企业与社区尤其是农民的关系,加大对当地公益事业的投入,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配合政府,共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同时,旅游企业更有责任保护环境、减少消耗、杜绝污染,尽可能把一切经济活动纳入绿色化运行的轨道,如“创建绿色旅游饭店万里行”活动、绿色旅游、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等。因此,旅游企业的产品服务从生产制作、到投入使用的环节,都应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全面赢得市场信任
优质服务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塑造旅游企业良好形象的基础。但仅有优质服务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最佳的企业社会形象,依靠有效的公共关系和企业理念把这种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进行传播,从而对社会产生一种反馈的作用,赢得广泛的支持和赞誉。20世纪末,我国旅游市场由于同质化程度高、市场竞争激烈,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屡有发生,尤其是旅行社常遭到投诉,甚至被媒体曝光,消费者一度对旅行社产生“信任危机”,不但影响了本企业的经营业务,而且还损害了旅游行业的形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对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旅游企业典范的宣传,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五)营造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的内部建设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规范化建设,企业的规模、赢利空间,企业的制度建设及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企业使命的确定上(唐丽佳,2008)。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旅游产品就是文化产品,旅游服务就是文化服务,旅游营销就是文化营销,旅游环境就是文化环境。现阶段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必须加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培育,通过增加兴趣、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基于成就的报酬、提供培训、培育员工的企业认同感等方式,使员工符合旅游企业文化、规范道德、诚实行为的要求,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丽佳,宋海明.公共服务市场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建构[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11-113.
[2]汪陈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J].铜陵学院学报,2008,(5):55-56.
[3]夏慧.关于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思考[J].浙江金融,2009,(8):6-7.
[4]易开刚.和谐社会背景下当代企业的社会责任[J].管理世界,2008,(12):175-176.
[5]杨世峰.信任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09,(22):49-51.
[6]祝丽丽,李文臣.现代企业社会责任设施问题探析[J].江苏商论,2009,(8):112-114.
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剑英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