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五常和李稻葵之争看传统价格理论之混乱
何全胜
经济学界历来有一个有趣的传统,就是顶尖的经济学家在一些经济问题上会争论不休,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经济学的争论往往仅限于争论,没有下文,更没有结果,而其他学科虽然也有争论,但争论会延续下去,参与的高手也会越来越多,最终也许会产生有价值、甚至开创性的理论。遗憾的是,经济学界的争论却没有这样优良的传统,特别是在中国的经济学家之间,也许是中国人生性“谦让”的原因吧,因此不愿再去争论什么。可是,在科学的问题上,能相互“谦让”吗?
最近,网络上盛传张五常和李稻葵之争,确切的说,应该是张五常对李稻葵的驳斥(因为李稻葵还没有回应),就突出的反应了这种现状,另外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虽然看到了这个争论,却似乎无动于衷,并不想参与其中(如皱恒甫在自己的博客中虽然转发了张五常的文章,却只字未评)。
争论的缘起,是因为李稻葵“出人意外”地发表了几个自己的看法:
(1)“中国住房市场的问题实际上比西方金融危机之前美国、英国住房市场的问题根本得多,也大得多。”他说,“这不只是一个泡沫问题”。李稻葵表示,住房价格高,可能减缓城市化进程,从而影响未来经济增长。楼价不断上涨,还是一个潜在的政治引爆点,尤其是在觉得自己被排除在房地产市场外的年轻人中。近期政府出台的旨在冷却房地产市场的措施,需要成为长期努力的一部分,以求控制住高企的楼价。“地方政府会拿出相当的财力直接从事保障性、政策性住房投资,这个投资同样会拉动地方经济。只不过未来(地方政府)融资方式不一样,以前是通过拿地(融资),现在是地方政府通过政策性、保障性住房去融资,去建立地方房地产发展基金。”
(2)适当调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可暂不动。因为“今年中国整个物价形势比较严峻,这是受到中国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农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的影响,从而导致物价上涨较快。”,“经过最近的调研,我发现各个地方贷款竞争很激烈,银行之间也会自行进行调整。”李稻葵说,“存款利率应适当调整,给百姓一个信号。”
(3)除了呼吁小幅提高存款利率(目前中国的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外,李稻葵表示,让人民币逐步升值,将有助于企业为人民币显著走强后的局面做好准备。他说,最重要的是重启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无论幅度有多小。
从上面几点看,李稻葵的观点主要集中于3点:
(1)房价问题:显然李稻葵认为中国的房价过高,解决的办法是建议政府直接参与供给房屋;
(2)物价问题:认为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解决的办法是建议采用货币政策,方式是利率调整。
(3)人民币价格:认为人民币将会走强,因此建议人民币升值。
从这个总结来看,李稻葵的观点主要是价格问题:房价、物价、货币价格(汇率)。显然,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价格理论来加以解释。
我们知道,传统价格理论主要就是需求定律:价格上涨,需求减少。这就是张五常将经济学精化为一招的原因。双方虽然用的都是价格理论,但争论却非常之大,张五常几乎完全驳斥了李稻葵的观点:
(1)房价泡沫说。张五常“不同意李教授之见,因为我没有学过何谓泡沫,没有学过何为过热,学过的我不同意李教授说楼价高会阻碍城市的发展。”
(2)人民币升值说。张五常“也不同意他说人民币逐步升值可让厂家们有时间准备。准备什幺呢?准备关门乎?我很想知道李教授有没有做过厂,有没有到工厂考查过。对真实世界知得不多而妄下判断的治学态度只不过是反映着今天经济学发展的主流,马歇尔复生会哭出来。”
(3)存款利率说。存款利率是货币的借贷价格。张五常“不是不同意他认为存款利率要提升,而是不同意他的分析。”
(4)劳动力价格说。张五常“认为北京要趁这时机撤消最低工资及新劳动法,让不同的县或地区各自处理。撤消最低工资会让珠三角等工人紧张的地区起用老弱残兵,救一救燃眉之急。”
显然,张五常认为:
(1)楼市不存在泡沫,应该“以上海为例,大幅提升商、住用地的供应是解决楼价上升的最合乎经济原则的方法。” 张五常这么说是因为传统价格理论还有一招——供给定律:价格上升,供给将会增加,这样就会加快城市化进程,而不是李稻葵所说的阻止城市化进程。
(2)应该废除最低工资限制,这样可以增加就业——价格降低、需求增加也。可是,张五常又忘了自己所说房价问题了——价格上涨、供应增加。那么,劳动力价格降低,需求增加,供给减少,这两个结果一正一负,最终是否就可以增加就业呢?
(3)李稻葵认为劳动力价格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因此建议提高存款利率(价格),从而吸收储蓄,减少居民消费,降低物价上涨的预期。张五常虽然认同提高存款利率的方法,但认为李稻葵分析方法不对。但张五常没有继续进行分析。
对此,我的理解是:提高存款价格,储蓄增加,居民消费减少,物价降低,将导致经济增长降低,从而引起失业增加。李稻葵的分析方法存在降低通货膨胀却导致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放慢的缺点。也许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李稻葵建议贷款利率不变,这样投资不变,经济增长放慢的速度不会有大影响。可是,投资不变,意味着供给不变,消费却在减少,不会引发严重的衰退风险吗?也许这正是张五常反对李稻葵分析的原因,现在是不得而知,只能期待着他们继续争论下去了(有一好消息,说李稻葵发微博赋诗称愿意与张五常面商,真是很期待)。
张李之争,还有一个最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李稻葵的建议完全是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房屋以后主要由政府提供、利率管制、汇率管制。而张五常却是一个“地道”的自由主义者,对这样的“政府干预”,不进行驳斥,也就难以反映老人家的性情一面。当然我们作为观众,也要想一想,房子真的必须要由政府来提供吗?这样我们不又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历来就是经济学家争论最多的地方,这才是张李之争的关键所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价格理论分析之混乱。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贝克尔提出了S型需求曲线(1991),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斯蒂格利茨甚至提出“抛弃供给和需求定律”(1987),认为“20世纪的经济学患了“精神分裂症”,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脱节,这种脱节既表现为研究方法上的难以沟通,又反应出二者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与对立。”在意识形态上,微观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要自由,宏观经济学则是要政府干预。
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价格理论存在根本性的逻辑谬误,在这里我也学学张老卖个关子,不多谈了,有兴趣的观众在我的博客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补充一点,李稻葵建议提高存款利率,贷款利率不变,这样会不会减少银行的利润?因为银行赚的是利差。这也许是最近银行股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吧。这个建议一出,不知道跌停几只银行股没?
注:何全胜,《交易理论》的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新价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