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3770 16
2010-06-25
导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金融风暴刮得华尔街的大佬们纷纷趴下,只有杰米·戴蒙和他的摩根大通一直屹然不动。戴蒙的声望也随之达到顶峰,甚至有传言他将成为美国下一任财政部长。

  金融风暴过后,华尔街百废待兴。
  2010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一项提案,华尔街金融机构缴纳一项总额最高1170亿美元的税收,以偿还纳税人在政府拯救金融业计划中所蒙受的损失,同时对赚取了“巨大利润和令人厌恶的奖金”的银行家实施打击。
  华尔街大佬们的高薪早就成了舆论攻击的靶子。
  20天后的2月4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接纳了一笔价值约1700万美元的奖金。倘若是其他的华尔街大佬拿了一笔巨奖,必定会被公众骂得狗血淋头,但戴蒙就不一样。
  金融风暴刮得华尔街的大佬们纷纷趴下,只有戴蒙和他的摩根大通一直屹然不动。2008年摩根大通全年净利润56亿美元,2009年全年净利润更是高达117亿美元。
  最后一个站着的戴蒙,受到了美国民众的拥护,“他配得上拿这些钱!

  一通生死攸关的电话
  戴蒙拯救摩根大通的故事,可以从2006年10月10日的一通电话说起。
  时任摩根大通证券化产品主管的威廉·金正在卢旺达度假,这天晚上,他突然接到CEO戴蒙急促的电话,“威廉,我非常希望你当心次贷问题。我们必须抛售大量头寸。我已经研究过了,这些东西可能会变得一钱不值!”
  电话里戴蒙的声音显得激动而有些沙哑,这使得威廉立刻从度假的放松状态中,变得紧张起来。
  这是一通生死攸关的电话。它意味着一次重大战略转移的开始,正因为这一战略转移,在华尔街的各大金融巨头中,几乎只有摩根大通躲过了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致命劫难。
  从2007年7月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第二季度,摩根大通在高风险的CDO(担保债务凭证)和杠杆收购贷款业务方面损失50亿美元,而美国银行在这方面的损失为90亿美元,美林和花旗的损失更是高达260亿美元和330亿美元。
  在这一轮市场行情中,小损失即是大成功。摩根大通股票市值已经超越了花旗和美国银行,跃居行业榜首。
  这样的骄人战绩,让挑选戴蒙为接班人的摩根大通董事长兼全球CEO威廉·哈里森颇为得意,“将戴蒙定为接班人,是我一生中最成功的选择。
  年轻时,戴蒙追随有着“华尔街之王”称号的桑迪·威尔为花旗帝国打下江山。1990年代末由于与桑迪·威尔意见不合,戴蒙离开了花旗。2000年他出任第一银行的CEO。
  掌控细节是戴蒙的管理特点之一。此前第一银行年亏损5亿美元,戴蒙走马上任后便很快插手每一件事情:每个操作流程、支出、补偿计划和报告体系等。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到2004年第一银行创纪录的盈利35亿美元。
  戴蒙在第一银行的杰出表现,引起了当时摩根大通董事长兼全球CEO威廉·哈里森的注意。2004年,摩根大通以5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第一银行。一种带有戏剧色彩的说法是:这场收购的动因,其实是哈里森想得到戴蒙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2006年1月,戴蒙众望所归地成为摩根大通的CEO,一场管理变革也随之而来。
  在戴蒙第一次作为CEO出席的风险委员会会议上,他对于细节的严厉要求,让很多高管都隐隐感到了丢掉工作的危险。
  会上,戴蒙即兴地问一位负责交易的高管,“这笔交易赚了还是亏了?”
  “亏了。”面对戴蒙突然的发问,这位高管显得有些惊慌。
  对于这样的答案,戴蒙并不满意,他皱起眉头,有些严厉地连珠炮式发问:“亏了多少,为什么亏?这两个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有多大?”
  “先生,不好意思,我需要查一下再向你汇报。”
  “那好,我明天就要。”戴蒙的命令斩钉截铁。
  每个会议上,戴蒙的追问会具体到在某一特定的交易中,取的是空头还是多头,以及每一个相关数据是多少。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每个人的神经都像上足了发条般紧绷着,随时担心被戴蒙问得答不上话。而戴蒙的暴脾气,可谓人尽皆知。
  成本杀手
  每逢下班的时候,华尔街各大投行门口,都会停着一长队豪华轿车,等待着那些投行高管们。这已经成为华尔街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天,戴蒙在摩根大通位于公园大道的总部门口,看到有一长队的豪华汽车停在路边等人。于是他走上前去敲开汽车的窗户,问司机在等谁。
  司机反问戴蒙:“你又是谁呢?”戴蒙客客气气地递上自己的名片,然后郑重地告知那司机,这是你最后一次在等某某先生了。之后,戴蒙又拿着名片敲开了后面排着队的每一个豪华车的窗口,对每个司机都说同样的话。
  在奢侈浪费成风的华尔街金融界,摩根大通从此成为第一家“下班时门口没有豪车排队等人”的投行,这也预示着戴蒙砍减成本的决心。对此他的一条铁律是,一切与提升客户价值无关的花费都应该被制止。
  为了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摩根大通竟然一口气签下500名培训师,而这种夸张的做法在华尔街投行界屡见不鲜。在2006年3月的一次内部大会上,戴蒙对此怒斥到:“我并不反对请培训人员来进行培训,偶尔我也会举办这样的活动。但是一次就请500人?这些人并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公司。培训的工作应该由谁来做?应该由老板来做!这究竟是什么管理?!”
  第二天,摩根大通行政部就取消了这500名培训师的合约。
  紧接着,戴蒙开始细致入微地缩减非必要开支。他关闭了摩根大通的15个员工健身房,搬走了办公室里种的鲜花,将公司里每个人的办公邮箱限制在100兆。甚至还有传言称,戴蒙吩咐摩根大通自助餐厅里的厨师,将汉堡做小一点。
  覆盖全球、规模庞大的华尔街投行必须依靠IT系统运转,而大多数投行都是花高价将IT系统外包给IBM、AT&T等公司。但戴蒙认为,IT系统如同投行的神经,为了更敏锐、更快捷地掌握环球资讯,他取消了与IBM的外包合同,将IT系统纳入公司内部的掌控中,还把自1980年代遗留下来的众多软件、系统、数据重新整合,形成单一的信用卡系统。由此,摩根大通又省下高达50亿美元的IT系统外包费用。
  与此同时,戴蒙将摩根大通在全球的业务划分为6个主要的利润中心要求各个中心每个月提交一份长达50页的数据报告,数据覆盖从总收入、管理支出到每款产品的销售业绩,甚至还有每名员工的黑莓手机账单。
  新的信息平台成功削减了成本,使摩根大通成为这一行业中最有效率的运营者之一。
  “应该把那九个人全部开除!”
  华尔街的一个传统是,坐在CEO宝座上的人,大多会被下属们奉若神明,这些大佬们的命令自然也就不容置疑。
  但戴蒙的管理格言是,如果你周围有十个人,只有一个人说真话,你就应该把那九个人全部开除。他著名的火爆脾气只是针对那些遮遮掩掩、支吾搪塞的下属,而直言不讳、又勇于对他说不的人则会受到他的尊重
  戴蒙与周围的高管形成了一个亲密的小圈子,他们是真正的“臭味相投”,其共同特点就是大嗓门儿,说话从不拐弯抹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5 17:45:48
出色的管理人总是值得人钦佩,而在大众狂热的时候能保持冷静就更让人感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5 19:02:56
这个家伙是个狠角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5 20:57:36
确实很牛额,

不过高盛貌似还很健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6 10:14:05
此人不一般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7 09:37:45
这个文章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