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作为一家公司的CEO,他一定会有自己的顾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联想的角度来看,一个不能够从情感和血脉上跟过去一起创业的联想员工荣辱与共的CEO,是一个标准的职业经理人,但并不是联想所需要寻找的理想领导者。这是联想海外并购必然要遭受的挫折。不仅是我,所有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联想出现海外同本土战略步伐不一致的情况后,我也试图同阿梅里奥进行长谈,希望他能够进行改进,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沟通非常困难。我曾拜读过施振荣先生的《再造宏基》,宏基当年也为了更加国际化请来了国际人才,结果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给公司带来了大麻烦。我不是说为公司寻找外援是件不可行的事情,但必须要认同你服务的这家企业的核心价值。如果核心价值不能够得到认可,企业就会出大事。所以我后来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换上有联想血脉的人,愿意关注联想长远利益的CEO。
2009年的2月份,正巧赶上阿梅里奥的任职到期。回顾3年多联想在海外的成长之路,我们已经稳定住了公司的团队、原有的客户、品牌的价值以及市场占有率,在企业内部理顺了公司架构、决策、产品研发等流程。这些功劳都要感谢联想的前两任CEO。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联想需要的是明确企业愿景,明确战略方向,也需要更强的执行能力。
这个时候,我觉得元庆是最适合联想CEO的人选。他从1989年进入联想工作,到今天已有21年了。他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在联想并购IBM 后的3个月后,为了近距离地积累海外的经验,元庆举家搬往了美国,开始了自己的“洋下乡”生活。几年的时间,元庆从自信心到同西方人沟通的能力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于是我向董事会提出了让元庆重新担任CEO的提议。
这几年,元庆在磕磕绊绊中已经成熟了起来。我个人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担任好董事长兼CEO的角色。这个也是我在并购时候所想到的5年后的结果。企业由拥有“联想魂”的人掌舵,以前没有推行下去的IT系统改造已经在按部就班地执行了。我们现在新品开发的周期也从以前的18个月缩短到现在的4个半月,这是我们大量投入资金在研发上所取得的成绩。
但面对2008年联想的巨亏和对杨元庆团队建设的顾虑,为了给董事会吃一颗定心丸,我决定重新出山,担任董事会主席,为元庆保驾护航一段时间,让董事会对他的团队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信赖。但说实话,真正的工作都是元庆在做。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在不在其实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联想是起源于中国的公司。即便我们现在成为了跨国企业,将会以开放的心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理念和做法,但是,所有的行为都必须认同联想自身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根、我们的魂就在中国,这是联想一定要坚持的事情。
回首并购走过的几年,联想从赶鸭子上架水土不服到重新找回自己,这其中承受了必要的妥协和让步,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们已经储备了充分的能量,调整好了自己的队伍,外部的大环境也相对好转了,我相信,2010年将是联想转折的一年。(本文由杨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