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1978年以前,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不了大量的投资?为什么在1978年以前,技术进步不能推动经济增长?
其实1978年以前的增长率也很高,在文革以前的增长率还要高过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
但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并不大,那是因为在进行强制性工业化的赶超战略,把一切资源都用在重工业上了,通过重工业来复制重工业而不是用重工业来生产生产消费品的车床,由于还要通过剥削农业和轻工业来强化重工业。
应该说现在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重工业创造的,这就存在一个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矛盾。
如果继续强制性工业化,那么中国在二000年时间就有可以成为第一工业大国和第一超级经济大国(轻工业增长9%和重工业增长成9%不是一个概念,只要重工业得以输出,那么它可以使一个国家的货值得以成几何倍的提升),成为一个像苏联一样独立于西方工体系体系的又一工业体系,但是老百姓在这期间能不能忍受这要打一个大问号,当然一旦完成工业化,那么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成几何倍的提高。
缺点是短时间内老百姓能不能忍受,优点是到二000年工业化完成,就不会出现现在这种依靠人肉机器驱动的民工的血汗工厂,大家在重工业这个永动机打造好了可以好好的耍了,计划经济不是提高人的效率,而是在提高机器的效率,人的效率再高在机器面前都是缈小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3 16:24:1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