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68 15
2010-06-28

    又是一年揭榜时,各地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们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季最受瞩目的“明星”。然而,此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十年寒窗苦,一朝天下知”,优秀学子的发奋努力,理当得到尊重和褒扬,但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座山峰,当社会各方年复一年对其大加热捧时,是否更应关注他们怎样跑好更加漫长的“后半程”?


  过度热炒捧杀状元


  不少教育界人士坦言,当前对高考状元的追捧背后,是建立在大众“状元情结”上的利益链:家长有望子成龙、四处求“经”的心理,学校有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教育政绩的考虑,商家则有当时当令、“眼球经济”的算盘,各种利益纠葛,大有形成“状元GDP”之势。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种种怪象已然见怪不怪———


  学校争状元有之。去年,外地两所中学争说自己的学生是当年文科“状元”,大肆宣传后才发现“撞车”,细细一查才知一个是“裸分”,一个“含加分”。


  商家抢状元有之。不少高分考生晚上刚得知成绩,第二天就有商家上门来拉人做广告、做代言。河南省某市一位理科“状元”直言,公布成绩后的各方追捧,令自己一时失去了平常心,匆匆忙忙毫无准备就开始了大学生涯。


  复旦大学研究室主任刘承功认为,高考状元的头衔只能表明他们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出色,进了高校的大门后,他们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头脑和宁静的书桌。对于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来说,过度热捧很可能带来“自我膨胀”。


  状元制造≠成功教育

  一位教育界人士担忧地表示,负面的“状元效应”已经从揭榜后蔓延到了中学教育中。个别学校为了“搏”状元,频频出现“动作变形”。这不仅对学生个体产生不利影响,更可能带来教育理念的扭曲,使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高考前两周,往年传统是放假让学生回家自行复习,今年本市部分高中对学生集中“圈养”,加压复习。一位校长说:“一本率高,高分考生多,学校更获认可。如果能出个文科、理科状元就更好了。”另一所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道出苦衷:现在民间每年都有高中排名表,主要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好学校靠生源,之所以搏高考,也是为了今后吸引好生源。如此循环,学校才能保住品质。”


  更有甚者,高中里越来越多教改试验班,被异化成为“高考尖刀班”、“竞赛种子班”,原本极有潜力的学生被分数压得喘不过气。


  专家指出,在如此高压下,即使在高考中取得了一时的辉煌,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已消失殆尽,如此疲惫身心,如何投入大学更高要求的学习?更不要说进入工作岗位后的终身学习了。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回归“育人”本原,才是对学生、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态度。


  高考状元如何保持领先


  对于高考状元,北京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有这样一个“马拉松说”:“今天得了很高的分数,并不能够证明他以后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曾经认为现在优秀的学生将来一定会优秀,但是实践证明并非如此。这就如同跑马拉松,你在前100米、前200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20000米以后还能够领先”。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优秀考生在学习上的天分,让他们在大学、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发光发热,成为建设祖国的“行业状元”,理应成为各方深思的课题。


  北大前校长许智宏曾说,“进北大的学生高考分数相差100多分是常事,很多相对低分的学生大学4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哈佛、耶鲁等学校也没有把美国各个州的第一名都招去。优秀的学生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别,关键看大学有没有本事把这批学生培养出来。高校不应看重招了多少高考‘状元’,更多关注的应是能否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成才环境。”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28 10:20:06
当一个学生觉得他/她已经是高考状元时,他/她正在离真正的状元远去!  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有多高, 并不在于某人在一次中国式的应试考试中考了多少分, 而在于这个人在享用国家的教育资源后, 今后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多少贡献!君不见中国高校里的许多优势人才不都是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输送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8 11:39:17
实际,我倒是认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状元其实意味着不太可能优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08:08:56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我终于知道,国外名牌大学不要我们这些状元的原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09:24:20
1# xxp19821 完全不理解高校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29 09:49:44
炒股,炒房,炒状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