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华尔街/凯恩斯主义,再见了!
【经济日报╱编译
廖玉玲】
2010.06.28 03:31 am
这次G20高峰会被解读成是美欧在扩大支出「刺激」的对决,但若从更广泛的角度解读,这可说是新凯恩斯时代的结束,或说是转向更健全政策的开始。
这几年已开发国家的经济政策,一直受到旧思维操控,也就是大量的公共支出可以预防通缩、解决衰退、幷启动由政府领头的经济繁荣。但结果并非如此。随着这些号称能振兴经济的措施逐渐到期,欧洲已着手戒掉挥霍的坏习惯,美国却迟迟不愿改变。现在似乎正是最佳时机,好好检视最近的历史,同时评估结果。
最新这波凯恩斯复兴期始于前美国总统小布什时代。当时的红牌经济学家、也是现在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桑莫斯告诉国会,国家急需一个「及时、具针对性、暂时」的1,500亿美元支出计画,以提振消费「需求」。
这些钱确实在2008年中让经济成长数据很好看,但仍挡不住接踵而止的金融海啸和经济衰退。在桑莫斯带领下,美国再推出第二套规模达5,0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两个月后国会通过的是8,620亿美元的方案,当时白宫经济学家还乐观预估,失业率可因此控制在8%以下。
17个月过去了,尽管利率这段时间也维持在历史谷底,失业率还是高达9.7%。上周美国政府再度下修今年第一季成长率,第二季的经济指针也很平常,但历史经验显示,一段严重的衰退期后紧接着是大幅成长。
这回华盛顿的反应是:第三套刺激方案。欧巴马总统虽然谈到未来需要「财政纪律」,但他今天仍想增加支出。桑莫斯赢得第一场胜利后的30个月,我们又回到同样的政策立场。
但这次有所不同的是,凯恩斯政治共识逐渐崩溃。在欧洲,债券投资人透过拋售债券以提高殖利率的方式,抗议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财政政策;英国和意大利是下一个目标。欧洲决策者的态度大转变,从花大钱变成大砍债。
其实就算在美国国会,许多民主党议员也开始反对第三套刺激计画,白宫提出的失业福利和给各州政府的援助也一再缩水。
创造出1982年到2007年间这段繁荣历史的因素,其实是低税率、支出节制且货币健全。控制支出的做法从1990年代末期开始结束,健全的货币在近十年前消失,现在民主党诸公还打算大幅加税。
节约支出幷非万灵丹。现在欧洲时兴的缩减支出很重要,但撙节本身幷无法平衡年度赤字,还需要经济加速扩张带来的新收入,而如今欧洲要加税的做法却会抑制经济成长。
如今全球已来到凯恩斯主义的死胡同。美国民众被告知要让国会继续通过支出和借贷的法案,直到桑莫斯等众学者专家说时候到了,要加税以缩减赤字和债务。另外,加税、升息和政府扩大控制经济各层面的可能性,也被假设不至于冲击个人和企业。但如今就连由全美各大企业执行长组成的企业圆桌会(Business Roundtable),也看出这种做法逐渐造成伤害。(取材自华尔街日报)
【2010/06/28 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