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612 2
2010-07-01
    受去年强力刺激经济措施的滞后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GDP增长仍然会达到10%左右,但这个10%将是中国经济的“最后盛宴”,也是在未来若干年内能够见到的最后的两位数增长。从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的拐点就会全面出现,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也将同时来临。无论是从国内因素还是国际因素来说,中国经济都已经开始进入下行周期,长达30多年的高增长时代将正式结束,中国经济将从此进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时代。

  第一,以房屋价格暴涨并且大大超过居民的可承受能力、产能严重过剩与结构严重扭曲、新经济增长点与新兴产业群不能有效形成为主要标志,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全面的调整期,发展的潜能已经明显不足,发展的后劲已经非常有限,发展的机制已经严重缺失。

  其一,房地产行业是过去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力,去年北京的GDP增长中有62%来源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前后关联多达60多个产业和行业,房地产市场的支柱地位动摇,将极大地撼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潜能。打压高房价至少会减少2—3个百分点的GDP,并且会对整个经济全局产生比较明显的重大影响。



  其二,压缩产能过剩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在矫正四万亿救市的政策偏差,并且是在压去年的保8成果。中国的决策者终于开始认识到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主要矛盾,并且也终于开始放弃“GDP崇拜”这一根深蒂固的发展观念与发展理念,并且开始从追求经济速度
根深蒂固的发展观念与发展理念,并且开始从追求经济速度转向追求经济效率。由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只能解决总量问题而不能解决结构问题,结构问题必须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来解决,而中国的市场发育又严重滞后,市场竞争既不充分又不合理,因而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要求进行更深层次的经济改革甚至政治改革,否则调结构的目标就很可能流于空谈甚至失败。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甚至漫长的过程,没有这样的过程与复杂矛盾的解决,中国经济就很难再次驶上健康发展的正常轨道。


  其三,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兴产业群的发展轨道上,地方的“政绩GDP”就只能靠重复建设来维持,这就会形成周而复始的产能过剩与结构扭曲,也会使压缩产能过剩压不胜压,调整经济结构调不胜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GDP增长中就会有相当大的部分属于无效增长,即使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中国在未来10年内经济总量会超过美国,那也将是负担而非业绩,既不值得夸耀也不值得追求。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表象掩盖了中国经济中纷繁复杂的内在矛盾,现在这些矛盾已经到了全面爆发期,解决这些矛盾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再不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的有效协同、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率的有机统一,中国经济就会带病运转,其未来前景也就很难令人乐观。



  第二,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出了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从投资、消费与外贸对经济的拉动来看,消费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薄弱环节,30多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始终也未能培育起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市场经济的核心与关键恰恰是要建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运行机制。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2年大幅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大幅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表明整个社会的资源与资金正大幅度地向行政权力集中,在整个财政仍然是投资型财政而非公共性财政的情况下,ZF的权力就不是被不断挤缩,却反而在不断放大,这就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整体目标背道而驰。去年的四万亿救市,在未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通过的情况下就仓促推出,给整个中国经济造成了难以平复的重大隐患。现在的问题是,ZF的回旋余地已经越来越小,政策施展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即使经济出现了二次探底,ZF也没有多大的救市空间。因此,在我看来,二次探底必有,二次救市断无,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再不采取审慎行事的态度,那么等待中国经济的就将是更大的危机与更深的灾难。高房价与通胀已经使人民币的实际购买能力大幅下降,指望中国经济在未来的若干年内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消费拉动型,既无可能也不现实。而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相继爆发,人民币对欧元已经实际升值了10%以上,对美元的升值也在进行中,而欧美这两个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贸易保护主义都出现明显的抬头趋势,因而中国出口的下滑也不过是时间问题,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而带来的“外贸红利”已经开始消失,未来的对外出口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形势。可以说,驱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有两驾已经深陷泥潭,剩下的投资拉动也没有多大的施展空间。房地产市场的冷却使得地方的土地财政面临挑战,驱动中国经济的“土地红利“将被极大削弱。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方向都严重缺失的情况下,投资拉动就或者是重复建设,或者是没有效率。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都还没有完成,因此13亿人的中国经济还具有无限的增长潜力。问题是,在房价如此之高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推进呢?经营成本与营运成本的大幅提升已经使外商和外资出现了向外转移的苗头,这对中国经济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不祥之兆。去年四万亿救市所导致的的重大决策失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长期和深远的负面影响,在未来的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都将会不断吞噬自己给自己种下的难以下咽的苦果。


  第三,大规模的流动性泛滥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隐患,如果应对不当,中国经济爆发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可能变成现实。到2010年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2.8万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都需要央行发行人民币来对冲,这本身就是人民币流动性泛滥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去年以来商业银行释放的17.1万亿流动性以及四万亿救市资金和大规模的地方融资平台,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泛滥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不但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和银行业的资产安全,而且还为通货膨胀的加速到来埋下了重大伏笔。一旦通胀爆发,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无论经济是否出现二次探底,快速回收流动性都已经势在必行。在我看来,第三季度将面临54个基点的加息空间,一旦月度CPI与平均CPI都超过了3%,加息的时点就会到来。在货币政策上再继续举棋不定甚至左顾右盼,将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隐患,并且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滞涨”的威胁与危险。


  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比作一个巨大的变量,那么现在这个变量中的变数与不测前景就已经大幅提升。没有3——5年时间,中国经济是很难重入正轨的,这一点,不仅市场与投资者要清楚,ZF与决策者也要明白。在整个经济处于这样前所未有的重大困境的大背景下,中国股市究竟会沿着怎样的趋势发展,可以说已经不言自明。像去年那样实体经济处于零下20度、虚拟经济被人为调高到零上20度的荒唐举措永远不会再有了,市场已经开始了其自身的漫漫寻底过程。在整个经济转型没有完成之前,中国股市将很难再有牛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3 11:32:20
“因此,在我看来,二次探底必有,二次救市断无,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再不采取审慎行事的态度,那么等待中国经济的就将是更大的危机与更深的灾难。”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948654

哈,不是二次探底,是尚未见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3 11:44:19
危机也没什么可怕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共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经济增长是选优过程,经济危机是汰劣过程。只有经过汰劣,经济发展才会以更高速度运行,才会以更高效率运行,才会以更少的消耗生产更多的财富。
君不见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多次危机后不但没有垮掉,反而越加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