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简单的改变包括工厂布局的改变、机器的使用、原料的管理、整个生产的流程、浪费的控制、职工工资支付的方法、工人的训练和监督的改变等。调查显示,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75%,单位劳动和单位资本的成本就下降约35%。
这些实证研究告诉我们:其一,现实中的经济状况与传统经济理论所说的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不符;其二,事实表明厂商并不是按照边际分析的原理来经营的;其三,组织和行为因素对企业的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
——————————————————————————————————
楼主:
抱歉,恕我直言:你除弄一点百度的知识外,基本上不懂经济学。
就我所引用的这段话来说,你所说的这些内容,属于熊彼特式的创新。企业的创新并不能排斥利润最大化定理,即MR=MC定理。在这个定理中,企业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已经包含了企业家的创新要素。该要素在生产要素上体现为企业家才能,在成本上体现为企业家才能报酬。
无论任何企业,无论他如何创新,但凡要追求利润,其最终结果都是MR=MC。一个企业,即使不追求短期利润,那么长期中也必须追求利润,否则无法存活。
即使企业不追求最优利润,仅追求次优结果,那么扣除排除最优结果的约束条件后,企业仍要实现MR=MC。在李普西的切点上,一定是符合MR=MC的。
呵呵,不知道次优理论的模型你是否看得懂?怀疑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