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人类的一切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与文化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价值的运动,都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价值不断转化、不断循环、不断增值的过程。这种价值运动具体表现为: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与新使用价值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形式的价值运动最终都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所有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循环回路有机地组合而成。图1给出了一个直观的经济领域的价值模型,称为价值循环流量图。
↓←—————←——————←—————←—————←
↓
∣→新的使用价值(生活资料)↑
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生活资料)
↑
∣→新的使用价值(生产资料)↓
↑———————←———————←
图1
价值循环流量图
一般情况下,价值的循环运行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消费阶段(使用价值→劳动潜能)、劳动阶段(劳动潜能→劳动价值)、生产阶段(劳动潜能→劳动价值)。
一、消费阶段:使用价值向劳动潜能转化
人们消费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虽然在主观动机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主观需要,但在客观目的上是为了维持和发展自己的劳动能力,更直接的意义是为劳动过程积累必要的劳动潜能。通常把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的过程称为消费。
在生活资料被消费以前,即在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劳动潜能以前,往往需要进行使用价值形式上的多种变换,例如,将大米煮成米饭,把水烧成开水,生活资料的交换与贮运等,这种变化通常需要一定的家务劳动来完成,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劳动者的家务劳动力为作用力,由生活资料为作用对象所组成的外部生产系统。
消费效益:消费过程中产出的劳动潜能Qp与投入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Qu的比值,定义为该消费过程的消费效益,用E1来表示,即
E1=Qp/Qu
(1)
消费效益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增长比例,反映了消费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将自己有限的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劳动潜能。一些人“将一分钱当作两分钱用”,而另一些人“将两分钱当作一分钱用”。一般来说,生活越是节俭的人,消费效益就越高。消费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劳动者消费信息的积累来完成。如果消费者是一名拥有基本生活常识的普通消费者,他在消费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等量转化为劳动潜能。
二、劳动阶段:劳动潜能向劳动价值转化
劳动者在生产系统中通过具体的劳动方式,把劳动潜能释放出来并转化为劳动价值。通常把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价值的过程称为劳动。
劳动效益:劳动过程中产出的劳动价值Qv与投入的劳动潜能Qp的比值,定义为该劳动过程的劳动效益,用E2来表示,即
E2=Qv/Qp
(2)
劳动效益反映了劳动者在劳动活动中的劳动潜能的增长比例,反映了劳动者是否充分有效地将自己有限的劳动潜能转化为尽可能多的劳动价值。劳动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劳动者劳动信息的积累来完成。如果劳动者是一名拥有基本劳动技能的普通劳动者,他在劳动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积累的劳动潜能等量转化为劳动价值。
三、生产阶段:劳动价值向新的使用价值转化
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价值与生产系统中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并作用于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的品质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大其使用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劳动价值向新使用价值的转化过程。通常把劳动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化和增值过程,称为生产。
生产效益:生产过程中新增的产品使用价值Q′u与投入的劳动价值Qv的比值,定义为该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益,用E3来表示,即
E3=Q'u/Qv
(2-33)
生产效益反映了生产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劳动价值的增长比例,反映了生产系统是否充分有效地将有限的劳动价值转化为尽可能多的产品使用价值。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通过改善生产系统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产生最佳的相干作用来完成。如果生产组织者是一名拥有基本劳动技能的普通老板者,他在生产过程既没有任何新信息的注入,也没有任何旧信息的流失,那么他就只能将生产系统中所投入的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等量转化为使用价值。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