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509 9
2010-07-05
为消费者创造财富,变赚消费者钱为为消费者赚钱的商业模式
  问题的提出:
  1. 为什么卖商品即营销这么难?
  2. 为什么广告不能提高商品质量,消费者还是会受广告的诱导,并使商家用大量的费用用在广告宣传上.
  3. 为什么富的人更富,穷的人更穷,如果这样,社会财富岂不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这种模式不是会阻碍经济的良性发展么?
  4. 为什么会造成企业诚信的缺失,消费者缕缕上当受骗?是暴利的驱使吗?
  5. 适当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为什么消费者宁愿把更多的钱存在银行?是消费者不能直接感受到经济发展对自己的好处么?
  6. 为什么经济不能持续增长?
  旧的经济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新的经济制度.
  本方案将解决如下问题:
  1. 经济持续增长问题
  2. 企业诚信问题
  3. 贫富分化问题
  4. 提高消费问题。
  5. 居民养老问题
  6. 商品流通效率问题
  7. 竞争浪费问题,企业由单纯的竞争转向竞合,在竞争在合作,避免不必要的竞争浪费,在竞争中发展,在合作中共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些问题分析起来可能不够透彻,请大家在看完本解决方案后探讨如下问题:
1.  1.当消费者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人时,是否会使最大限度的缩小假冒伪劣的空间,使企业更加诚信?
2.  2.经济的增长,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增加,但由于私有制,社会财富大部分都被资本家占有,真正创造财富的劳动者却只能分享很少,那即是说劳动者越是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就越被剥削,这种矛盾是不是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3.  3.而当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的增加真正返还于劳动者时,劳动者是不是更加有干劲,从而使经济增长得更快?
4.  4.私有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这种制度使得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本家手中,使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只有共同富裕才能使社会经济良性发展,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只能是公有制这种所有制形式?
5.  5.这种模式是全体人民进行投资,企业的主人就是全体劳动者,这就在法理人承认了劳动人民的主体主人翁地位,有别于国有国营,集体所有制等形式,在分配模式上我们也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你消费得越多,你可能就会分配得更多的社会财富,而要消费得多就必须更加辛勤劳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体现了公平和效率原则,使社会经济能够持续良性发展。全体人民的投资资金不是由一个企业代管,而是几家企业分别管理,这样,当投资一家企业的时候可以由这些资金代管企业分别按一定的比例参股,既让企业经营有独立性,又能使企业接收到各种不同意见和建议,更能使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那么,这种公有制形式是否解决了1.社会财富分配问题,2。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3.企业所有权问题,劳动人民地位问题,4.能够不断的持续的提供市场建设的投资资金问题,5.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6.  6.我们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持续不断的资金,那么股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7.  7.传统模式是消费得越多,未来抵抗风险能力就会越弱,因此人们往往会把大量的钱存入银行,事实证明这种消费少,储蓄多的模式是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增长,而人们的解决办法是购买保险或者是期待ZF给予较高的福利.这是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呢,矛盾在哪里产生就应该在哪里解决,我们能不能变你消费得越多,反而是你的保障越大呢?
8.  8.再看保险,保险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为社会提供了建设资金,我们知道,保险并不能创造社会财富,它的这些资金也只是把大量劳动人民的资金聚集起来而已同,而现在社会建设资金已不缺少,消费者相当一部分保障已在消费在解决,那么这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经营模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说其经营业务和形式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9.9.再看征税,首先消费者的购物金额会得到如实记录,而当国家依据你的消费金额确定你未来所获得的养老保障时,这既体现了税收是人民的义务又体现了人民应该获得国家给予保障的权利,人民会更加积极主动的交税,从而提高了ZF的征税效率,未来是否真的有一天国家的税务机构就会消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7 10:56:19
理论依据:
  消费资本论
     众所周知,消费者是市场经济真正的主人和竞争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他们既是市场的主人,又是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动力的源泉。谁能赢得最多的消费者,谁就能拥有最大的市场和巨额的资本注入。消费资本由此而生,"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构建也以 此为基础。2007年10月,世界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陈瑜教授,在世界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其研究了几十年的"消费资本"这一全新资本形态。这一理论突破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局限。它的核心价值是,首次提出"消费行为资本化",并科学地论证了消费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指出"消费即是投资"。消费资本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当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时,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视同是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还给消费者。此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他的消费行为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生产的投资行为。于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投资者,消费转化为资本。消费资本化理论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理论,找到了一条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经济学途径,因此有人称它为中国的"穷人经济学"。它更是一种"全富"的理论,因为它同时为社会构筑了一个富人、穷人都适应的共赢的经济平台.这实际上,是把消费者从产品链的末端以投资者的身份提升到前端,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既能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消费和投资有机结合。从而使买卖双方在这种条件下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完成消费转化为资本的 过程。无独有偶,在与陈瑜教授差不多同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营销学家比尔?奎恩博士撰写的《生产消费者力量》一书中提出了"生产消费者"理论,被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誉为"21世纪的世纪性理论"。"生产消费者"这个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词合并而来。生产者赚钱,消费者花钱,生产消费者是在花钱的同时赚钱。这东西方两位经济学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不谋而合。有人将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创新比作"经济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革命",是"资本理论的又一里程碑",是"世界级的理论创新"等,这并不为过。
   而这是一个存有广泛争论的理论,而且被许多传销所利用。肯定其理论还有缺陷。 这里我就不说啦,网上有很多批判。 我认为其理论虽好,但由此创造的商业模式却有缺陷。
  消费资本论说把消费行为视同为投资,那这恐怕只是一种期望,投资就是投资,消费就是消费,但是如果我们让消费真正来投资,那岂不是可以一样达到消费资本论的所论述的作用。
  
   下面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如何把消费转化为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10:59:50
消费者权益论:
  消费者为企业带来利润,消费者是老板(总量),消费者也是员工(个体),那么,消费者应该享有监督,管理企业并有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企业应该如同对待员工一样给予消费者以福利。
  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是让全体消费者来投资。真正成为企业的老板。
  
人们在研究如何解决营销的根本矛盾和问题时,长期以来已习惯于就营销模式本身分析问题,习惯于从营销范围内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思维导致我们长期局限在一些操作和技术层面上,难以触及根本性的问题,营销也就难以实现总体的突破。营销的根本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和消费者根本利益问题,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和把握营销的发展问题。
  
  新的商业模式的构建应该符合以下几点:
  1. 要建立一个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社会。
  2. 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不是资本创造,要还富于民,要建立一个财富可以共享的社会。
  3. 一个互相依存,不管是人和人还是经济主体和谐共处。而不是矛盾对立的。
  4. 诚信互助是这个社会的主流。
  5. 没有投机,只有勤劳才能致富。
  6. 要把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大力提高商品流通效率。
  
  用“消费权益论”来构建商业模式
  1. 每一名消费者预付费500到1000元,即成为股东,享受企业年金分红。
  2. 一个区域内设一个超市和购物中心,各个区域经营管理独立
  3. 由网络,商品目录,实体超市,购物中心等购物方式实现对所有居民全覆盖。
  4. 这些区域经营者由一个机构进行管理。
  5.消费者是股东,有权对本公司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弹核经营者.
  区域经营者的选聘,由管理者和消费者共同择优聘用。
  区域经营者的工作内容,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尽最大能力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区域经营者的考核:服务满意度,员工管理满意度,企业利润率等进行量化考核。在一定的标准之下可以免职。
  消费者分红:消费者本年度消费总金额×企业本年度利润率。
  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统一发行预付费卡,负责区域超市和购物中心的建立,负责区域经营者的选聘和管理,负责管理消费者红利,并使其不断增值。
  
  消费者的年度分红不立即分红,而是存15年到30年后每月按一定的金额发放给每一名消费者,即相当于本公司对全体消费者投了养老保险.把存入公司的钱看作是一个人投入的养老保险,15到30年后,公司按10年每月给付金额计为A,个人养老金=A/消费者消费总金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11:03:32
如何把养老基金保值增值:
  1.投资初创企业,该项目必须是在专家评审,消费者投票并获得大多数赞成的情况下才可以投资。
  2.对上市公司进行参股。
  3.自己建立工厂。
  这样,消费者既是企业的股东,也是企业的消费者,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赚钱,使自己的养老金在不断增值,同时也不用担心企业暴利,企业主也只是在为消费者打工,获得报酬,这样就消除了个人资本家,消费者才是最大的资本家,不会产生过大的贫富差距。实现真正的全民所有制。
   这样也实现了消费资本化理论中关于消费转化为投资的主张,实行上述方案的效果大部分与消费资本化理论是一致的。
  实行此方案一个区域内只需建一个超市和购物中心,
  1. 我们采取的是生产商定价,中间商按商品不同种类提取不同比例的营业管理金,所以说在一个城市中所有相同商品是一个价格。到这个店那个店是一样的价格。
  2. 区域中间商只是按劳取酬,不会存在不合理的收入,因此区域中间商只需一个。
  3. 只有达到统一规模化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区域中间商越多,商品流通效率越低,消费者得到的分红会越少,因此,最佳模式是一个区域只需一个中间商。
  4. 通过这种模式我们还为消费者创造了持续分享社会财富的渠道,消除了剥削和贫富分化。我们知道社会财富应该是按劳分配,你付出了多少劳动你就会得到相应的收入.那为什么沃乐玛股东可以获得3亿元的收入呢(注意,实际数据比这还高),是他们的劳动价值有这么高吗,显然不是,最主要的是他们的高投入,高风险,所以才会有高回报,他们携资本优势,而摄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消费者总是处于弱势一方,不是被这个剥削就是被那个剥削。
  为什么我所说的这种模式经营者可以接受.那就是没有风险,不需要多少资金投入,收入保障。这里的经营者只是获得了他的劳动所得,由于经营者只是取得劳动报酬,没有暴利,消费者不必东奔西走比价格,只需要到这里买就行,所以这里是可以持续经营的,没有风险的,收入有保障的。
  效益分析:
  1. 规模统一化物流,使物流更有效率,我国的物流将近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的物流只占10%左右,这说明其中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2. 营销人员更少,效率更高,打个比方,以前卖手机的商店众多,一个营业员每天可能只卖出三部,每部提成50元,工资可以达到4500元,而现在消费者集中购买,营业员每天卖出20部,每部提成10元,月工资可以达到6000元。
  3. 其它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减少。
  4. 消费者为未来储备养老金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把公司利润转化为消费者养老金,并没有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而集体购买养老保险同时又减少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可以获得更多的养老保障。
  5. 生产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员工的工资也会相应提高,更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创造。
  6. 我们打一个比方,把田地比作生产者,河流比作消费者,用河流的水灌溉田地的通道沟渠比作中间商,显然沟渠里的水占用得最少才是最有效率的,而传统商业模式恰恰占用了最多的水,是一种落后的商业模式。而现在中间商利润几乎已经最小化,所以说是最有效率的。
  7. 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这里的模式就是生产商----中间商----消费者,信息只在这三者之间传递,所以说是最有效率的传递方式,因此信息传递成本也会大幅减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11:08:40
为什么说安利,科士威模式已过时
  1. 安利是靠人海战术拉到销售,在当今通信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还靠口碑传播,显然不是一种有效率的传播方式。
  2. 由于业绩压力,使很多人大量囤货,并消费他可能并不需要的商品,产生不理性的行为。
  3. 由于层级多,实际上还是相当于传统的商品流通模式,并没有降低商品的价格,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还是价格过高。
  4. 他们所说的加入安利人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就是让每个人从消费者转化为经销商,也就是说加入安利的每个人可能就是冲着能够转化为经销商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的,也许某些人并不适合做销售,反而是别的行业的精英,而安利倡导每个人经过培训都可以成为销售精业,显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精细化分工相背离的。
  5.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可以正大光明的大规模推广的,而安利模式却不能,如果大家都知道了都想加入,那谁愿意当下线?
  6.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就是一个买一个卖吗,为什么要整得那么复杂。
  科士威除了是利用网络来进行传播,奖金制度和安利差不多,其实也是口碑传播这种方式,只不过把腿换成了网络,也不是有效率的传播方式,上面六点的缺点一样具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11:14:43
从比尔?奎恩博士所著《生产消费者力量》一书中,我们了解到:商品都是有两个价格的,即一个是出厂价,这包含了制造成本和工厂利润;另一个为市场价格,即社会消费者均认可之价格。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往往会是出厂价格的若干倍。比如说,一个杯子的出厂价是5元,流通到市场可能就是13元。有心人会问:消费者多支付了8元到哪里去了呢?这8元支付给了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环节,即层层的代理商、大大小小的批发商、众多的零售商,还有形形色色的广告商。我们把这四个部分统称为中间商。他们占用了一个商品价格中的60%,换一个说法:一个消费者将40%以下的钱支付给了工厂,将60%以上的钱支付给了中间商。消费者的贡献是巨大的:促进了社会的繁荣,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负担又是挺重的,所有的花钱方式都是只出不进,花一分少一分,是一种负债的消费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不能参与商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财富的再分配,而只充当了一个支付金钱的角色。制造商赢利,中间商赚钱,消费者支付,制造商中间商和消费者是利益是对立的,不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这种模式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直以来,中间商经营的目的首要就是以商品的差价赚取利润,这种赢利模式,决定了中间商追求差价最大化的本质,他们无利不图,无奸不商,商业欺诈无时不刻的发生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成了商家任意宰割的羔羊,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消费者购物如履薄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中间商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发现通过网络购物可以节约大量的流通成本,于是很多人在呼喊网络购物必然是未来的主流购物模式,于是大量资本进入这个领域想分一杯羹,而我们看到的是很多网络购物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经营仍很挣扎,离赢利还是遥遥无期。为什么这么先进的购物模式,消费者却不买帐呢?有人可能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什么诚信体系,什么购物习惯,什么物流等等。我认为这些问题虽然制约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但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你仍然没有建立一个消费者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的商业模式。我们在建立一种商业模式时,往往考虑的是它来带来多少利润,我这样说,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废话,难道我们做慈善事业啊。电商人总在绞尽脑脑汁想办法化解挡在网络购物的几座大山,以为解决了诚信,解决了支付,解决了物流就可以躺着数钱了,这仍然没有占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你仍然是来赚消费者的钱的,当消费者没有看到更大的实惠时,仍然对你有抵触的心理。我们现在占在消费者的立场思考一下,消费者到底需要怎样的中间商,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质量有所保证,价格做到透明,利润尽量最低,能以最少的钱买到所需商品,服务做到最好,传统消费模式是消费一分钱就少一分钱,如果能建立一个模式使消费成为储蓄,成为保险,并能不断的分享社会财富,你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消费者必然接受,而且还会配合你去解决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中间商就要转变赢利模式,转变在商品流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以商品的差价来得到利润,而以服务来计算报酬,把自已的角色定位为服务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