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全球股市、商品市场集体跳水。而其真正理由是:第一,美国经济咨商局(Conference Board)将中国4月领先经济指标指数(Economic Leading Indicator,是综合各种引导经济循环的经济变量、用于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经济指标)大幅下调至0.3%,这是最近五个月以来的最低增长幅度,远低于3月份的1.2%;第二,同样是美国经济咨商局宣布,美国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52.9,调整后的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62.7,一个月的时间,陡降10个点,远远低于彭博社经济学家预期调查的62.0;第三,欧洲央行4420亿欧元的一年期贷款于7月1日到期,希腊和西班牙再度爆发罢工,凸显出民众对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的不满情绪;第四,在7月2日美国6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公布前,公众预期暗淡。
  这些数据与现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占发达经济体GDP70%以上的消费还在持续萎缩,意味着全球经济根本谈不上"复苏",还在衰退中挣扎。正如华尔街重量级投资专家们惊呼的那样: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低得令人恐怖"。
  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如此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它已经使全球经济原有的格局与增长动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的逆转,经济绝不是一般性的"衰退",而是"大衰退"。
  谁都想尽快摆脱这样的困境,尽快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并真正实现新一轮增长。但谈何容易,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历史事实证明,无论是1873年、还是1929年,全球经济每一次重大的危机之后,经济一般都有3年左右的衰退期和2年以上的恢复期――总计5年左右的时间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