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5475 45
2010-07-07

Chapter 4. The Evil of Intellectual Monopol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7 00:08:54
现在可以细数IPR的几宗罪。作者在前几章节中论证了自由市场可以促进研发(需要进一步论证自由市场可以为研发者提供收入,且这些收入足够大,可以激励研发)。为IPR提供一个替代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揭示IPR的“罪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00:09:07
IPR是政府赋予研发者的排它性权力,即垄断力量。因而,适应于垄断的批判也适用于IPR,如它会带来社会无谓损失;会产生X低效,即使用高成本的生产技术;从政治经济学上来看,是一种政府寻租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00:09:19
但作者发现IPR所带来的另一种不易被察觉的扭曲,即对进入者的抑制及对研发的抑制。作者不大同意Schumpeter的动态效率理论,即允许研发者获得垄断利润,这种丰厚的利润会促使后进企业进行研发,获得垄断利润,并进入下一轮的垄断利润之争,进行不断地创造性毁灭(“dynamic efficiency” via “creative destruc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00:09:29
因为作者看到了在位的垄断企业会通过各种办法来维持其垄断地位,如通过专利的策略性使用,来抑制潜在进入者。且在位者通常较为强大,关系网络发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7 00:09:42
尽管有些讨论认为垄断带来的社会净损失不大,但用于一些特殊的案例,如AIDS药品的提供,其实这些药品的生产成本不高,但一些垄断的医药企业为了收取高的溢价,制造了虚假的短缺,使发展中国家人们消费不起,一些欧美企业还阻止当地的医药企业进行相关药品的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