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5395 74
2010-07-08
一位审稿人从论文格式上提出了批评,非常认真、仔细,行文非常谦和,开门见山说所审文章并非自己专长,指出的少数格式问题也确实存在。只是为何编辑分配个“外行”审“内行”呢?原本期待可以得到建设性指正的。

另外一位审稿人的问题属于“文革红卫兵”式,对计量的认知让人无奈与苦笑,对理论上、计量上“内生”和“外生”的认知也较为潦草,比如最外生的工具变量大概要说地理位置了,可我以为即便地理位置也不能说是严格外生的,是人类自身选择的结果,所谓山不转水转,风水不好,可以迁移呗,问题的关键其实是你系统的边界在何处。将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就是内生的;你分析中国,国外的影响就是外生的。
还有一个问题,这位评审人认为改革前后,甚至改革开放以后也存在外部环境的改变,因而放在一起进行分析能否合适。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对文章结论的稳健性检验也有很强的指导性。其实他想表达的是计量经济学中间structural break的问题,即便是panel data的结构断点(单个或多个),也可以技术上进行有效处理。可这位审稿人却认为,即便修改也无法满发表要求。我推测,这位审稿人可能从不看data做研究(CCER陈平老师语)。
不过,这位审稿人在“方法论”的理解让人不敢苟同,有句评语大意是“当经验与理论不符时,这样的经验证据也是没有意义的”,呵呵,大概属于喜欢为既有理论“歌功颂德”一类吧。可也不能解释无数理论更替的既有事实吧,而这些理论中许多本身就是直接源自经验观察,比如经济增长领域就是这样,是经验观察与既有理论推断的相悖促进了新增长理论的从规模报酬、外部性等方面考虑的发展。
总的来说,《季刊》审稿每个环节很规范,杨编辑也很负责,只是少数审稿人的“意见”或者“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让人手起刀落般的信服。
大家一起加油,向《季刊》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8 11:08:52
季刊的编辑挺负责的。
我有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了三十多篇,没留心漏掉了三篇,季刊的编辑都给我一一找出来。因此觉得编辑非常细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8 11:10:41
long4 发表于 2010-7-8 11:08
季刊的编辑挺负责的。
我有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了三十多篇,没留心漏掉了三篇,季刊的编辑都给我一一找出来。因此觉得编辑非常细心。
同感,有个角落里的标点都给揪出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8 12:43:47
相当不错的杂志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9 02:55:04
是的,审稿人和编辑都相当负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9 04:24:16
经济学季刊的文章个人感觉比经济研究要质量高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