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22 2
2020-06-09
        人性问题是经济学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很抽象。马克思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我认为,可以从人类的经济行为中去发现人性进化的轨迹。
        什么是人性呢?人性就是大多数人共同具有的一种特性或行为,也叫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人性源自于兽性,但是由于它含有不断增强的社会性。所以人性才必然高于兽性。人类的社会性来源于人类的交往方式,而这些交往方式又来源于人类的生产方式。
        人类的第一种人性形成于原始人用品经济的生产方式。集体生产的用品经济的最初的形式是家庭经济,并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关系形成自然的生产关系。原始人的劳动是无偿的奉献劳动,劳动的成果是只含使用价值的用品,这些用品在不记利益的条件下无偿调配,也就是在统一计划下的按需分配。用品经济是一种公有制的经济单位,长期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一种无私的集体意识,特别是形成了一种尊重生命的人权观念:每个人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该拥有相同的人权。在这种观念下,大家都应该平等的生活在集团内,平等的拥有集团的消费权。消费权是每个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也是最基本的人权。由此,人类才采用按需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去展现人权的平等。
        当社会的财富迅速增加后,人类进入到商品经济的社会。这时,人们的生产关系是私有制。私有制社会的劳动是有偿的利益被分割的私人劳动,劳动的成果是含有二重性的商品,这些商品在利益对等的条件下有偿的交换,也就是在自由契约下的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是一种私有制的生产体系,长期的利益分割形成了很强的私有意识。但是,商品经济并不是没有交往的个体经济,而是相互依赖和合作共赢的社会经济,并且在下意识的合作中形成了第二种人性:法权观念。原先的人权观念是对集团内所有人的尊重,现在的法权观念就缩小为对体制内劳动者的尊重:每个劳动者(不包含非劳动者)都拥有创造财富的劳动能力,都该拥有相应的(劳动)法权(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这种观念下,所有的劳动者都该平等相处,都该拥有商品社会的购买力(商品社会的消费权)。由此,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就能恰当地展现法权的平等。
        人性的进化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用品经济形成了自然性的人性——人权观念;在第二阶段的商品经济形成了社会性的人性——法权观念。自然性人性也叫公有制人性,社会性人性又叫私有制人性。也就是,在公有制生活下的人际关系适用于人权观念,在私有制生活下的人际关系适用于法权观念。可是,对于公私关系,我们总是把资本主义理解为私有制社会,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公有制社会。可是,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其实,每个社会都是公私混杂的社会。或者说,在资本主义也存在大量的公有现象,在社会主义也存在大量的私有制。不信你看,每个家庭的内部关系都是公有制的关系,而每个家庭的对外关系都是私有制的关系(或体系)。公与私不过是表现了对内和对外的两种对应关系,也是两种人性的适用环境。
        第一种人性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人权观念,第二种人性却是大家不易理解的法权观念。关于法权,我要多讲几句。商品社会是马克思讲的‘物的依赖性’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性质,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的社会关系。’以商品物为媒介的社会关系或交换关系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这是将法权物化成了物权,并通过这种物权让劳动者们相互形成物的依赖关系。‘毫不相干的个人之间的互相和全面的依赖,构成他们的社会联系。’‘在交换价值上,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在商品经济中的人性,不是对所有人的人权意识,而是对部分人——劳动者的人权意识 也就是法权意识。人性中的人权被物化成了法权,并且更具体的表现为货币的社会权力。将人性物化为物性是对人性的一种异化,但是这种异化却是人性进步的一个必要的过程。
        因此,第一人性是以人为本的尊重生命,第二人性是以劳为本的尊重劳动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6-10 09:58:19
没有法权如何保障人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6-10 16:26: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