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破坏性、风险性和不可逆替代性特点。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要遇到资源缺乏、模式固定、思维局限和精力不足等障碍,对此应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新空间,建立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关键词:突破性技术创新,竞争力,企业发展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企业要想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就要学会创新。
企业的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思维创新、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在这些创新中,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创新按照创新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两大类。渐进性技术创新也叫连续性技术创新,即沿着原有的技术路线进行创新,也就是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局部创新。而突破性技术创新也叫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是指与原有技术发展路线完全不同,运用一种全新的技术,对原技术有不可逆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选择渐进性技术创新模式,因为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但是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一些采用渐进式创新模式的企业会陷入新的困境——传统的创新模式无法跟上技术的更新节奏,由此导致企业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利润下降,严重者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开始关注突破性技术创新。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开始致力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研究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最终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系统,为此,笔者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含义及特点
随着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日益深入,国内外专家及学者先后给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定义。Dess和Beard把突破性技术创新定义为:建立在一整套不同的工程和科学原理之上,它常常能开启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应用,突破性创新经常会给现存的企业带来巨大的难题,但它却常常是新企业成功进入市场的基础,并有可能导致整个产业的重新洗牌。Perr Glasser指出,突破性技术创新也称为不连续性技术创新,该概念是相对于渐进性、连续性技术创新而言的,专家们把大幅度削减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性能10倍以上或者开发出全新性能特征的产品系列称为突破性创新。浙江大学的陈劲教授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指基于突破性技术的创新,可能是那些在并不是按照公司主流客户的需求性能改进轨道上进行改进的创新,也可能是暂时还不能满足公司主流用户需求的创新。尽管上述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定义的表述有所差异,但是不难看出,其共同认为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破坏性、风险性和不可逆替代性。
(一)破坏性
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是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或完善,而是对其创新思路、创新思维的一种彻底改变。这些改变及创新,最终导致全新的产品或服务问世,从而也就标志着原有产品或服务的消亡,有时甚至导致依靠老产品生存的一批企业倒闭。此后,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种发展不是建立在以往的思维方式以及技术之上,而是一种全新的创造。也正是因为这种破坏性,进而导致了风险性和不可逆替代性(见图1)。

(二)风险性
由于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是沿着原有的技术道路前进,而是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轨道,探索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它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其最终导致的资源组合、市场的占有以及消费者的态度是不可确定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导致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三)不可逆替代性
不可逆替代性指的就是突破性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新产品或服务是不可逆替代的。因为其思维方式、技术以及产品或服务都是全新的,所以只能被更好的更先进的产品或服务所代替,而不可能被原来的产品反过来替代。正如人类不可能从蒸汽时代回到原始时代,也不会将蜡烛再次作为照明物来完全取代电灯一样。
三、突破性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
企业要想长期立足于社会,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群,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保持竞争力、提高竞争力。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创新是基本保证。在企业的各种创新中,突破性技术创新又是最为有力的一种。因此,如果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则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见表1)。

1.从产品市场来讲,由于成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产品或服务是全新的,是史无前例的,所以新产品或服务一旦进入市场,会快速取代原有产品或服务,迅速占领大部分市场,从而导致没有进行如此创新的企业收益下降,或迫使这些企业引进本企业的新技术。由此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利润,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从企业资源来讲,由于进行的是全新的研究,需要企业投入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一旦成功,企业的投入不仅会带来更多的资源及效益,而且可以率先掌握新技术所需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可能是稀少的,所以有利于企业与稀少资源的供应商首先确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新技术的产生也作为企业的一种资源存在,提高了企业作为技术供应商和产品销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这就能够给后进入的竞争者制造较高的进入成本,加大了行业的进入壁垒,增加了其他企业的转换成本,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本企业的竞争力。
3.从客户方面来讲,一方面突破性技术创新更多的是挖掘潜在客户,而不是按照企业主流客户的需要进行的创新,如果挖掘出来的潜在客户比原有的主流客户具有更大的消费能力,则企业不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群,还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和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上市,产品市场覆盖率的扩大,企业能够建立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从而增加顾客的转换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
突破性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是创新成功。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多数企业总是要面临各种限制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因素,其中主要包括资源缺乏、模式固定、思维局限、精力不足、缺少激励五大因素。
(一)资源缺乏
由于突破性技术创新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企业在进行这种创新时要考虑企业实力,包括各种资源以及组织的结构是否适合进行这种创新,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承受风险。尽管风险与收入成正比,高风险高收入,但是企业不能盲目地投入高风险项目,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并且做好创新失败、承担风险的准备。一般来讲,大型企业拥有的资源丰富,抗风险能力高,比较适合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资源匮乏、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大多采用渐进式技术创新,这样收入稳定,承担风险小。
(二)模式固定
我国一些企业认为越破坏越失败,所以总是采取保守创新,也就是渐进式创新来保证企业稳定的效益。这样的企业缺乏大胆创新的魄力,只满足于眼前的利益,因而总是将企业的创新模式固定在将原有的技术略加改进,在稳定中谋求发展,随波逐流,不敢打破现有的模式进行突破性创新。长久下去,使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逐渐下降直至消失。
(三)思维局限
一些企业虽然敢于打破固定模式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但是由于现有员工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思维局限,缺少新的独特思维、新的创新想法,从而限制了本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这类企业需要吸收一些新人,或帮助员工转变思维方式,使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思路不局限于原有的方向,而是发散型的,这样会帮助企业发现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更多地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
(四)精力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多数的企业更关心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以及产品的推广等,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扩大本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如何拥有更大的消费群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或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较少的资源和精力,致使企业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资源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也就更加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
(五)缺少激励
一个企业要想长期生存、长远发展,就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而我国多数企业的激励方式总是针对业绩,以业绩定成败,缺少针对创新方面的激励。如果企业能够针对技术创新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方式,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缺乏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要从多方面下手,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对员工潜力进行挖掘,集思广益,逐渐消除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能力。
五、企业合理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对策及建议
1.广泛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创新空间。尽管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已经琳琅满目,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要求的增多,市场上总会有空白,这就是创新空间。企业只有广泛地进行市场调查,找出创新空间,才能准确地把握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方向,从而降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风险性。
2.要有适合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根据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特征及障碍,企业最好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研发项目小组,将每一次突破性技术创新当作一个项目来做,部门的成员不仅要有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也要有其他部门的人员。因为行业内的人员有思维局限,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思考问题,缺乏打破常规的创新想法。如果这个小组包含了各部门的成员,则在思维上、创新思想上互相激发。同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又容易做到创新不仅独特、打破传统,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目的性、可行性而又不盲目进行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3.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资源整合。这种资源整合包括外部资源整合和内部资源整合两个部分。外部资源整合是指可以对一些小公司或企业进行收购、兼并,这样可以吸收他们的资源,将他们已有的技术和本企业合并,创造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与其进行技术合作、人员交流等。对内部资源整合进行充分的、综合的、合理的利用,调动一切有利于创新的资源,集合一切有创新能力的力量,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形成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氛围,提高创新能力。
4.建立有效的激励体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企业一般都采用渐进式创新方法,员工也更习惯这种渐进式的思维方式,要想让突破性技术创新更深入企业、深入员工,取代原有的创新模式,就要给员工制订针对突破性创新的比已有激励方法更能形成驱动力的激励体制,因为突破性创新比一般的渐进式创新的难度大,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多,因此有效的激励体制显得更为重要。
以上是针对企业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遇到的共性问题给出的对策建议,但不同的企业也会存在不同的非共性问题,尤其是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因其资源、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别较大,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实际应用中侧重点也大有不同。所以除此之外,还要针对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1)大型企业。大型企业主要是一些规模大的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大,资源雄厚,而且经验丰富,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对产品的发展方向把握比较准确。因此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但是大企业的员工往往满足现状,缺少创新激情,即使创新多数情况下也是采用渐进式的创新思维。因此,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大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大企业拥有资源多,可能有很多资源处于未被开发或闲置状态,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广泛地调动、利用,就能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更多的基础和平台,从而促进突破性创新的成功。(2)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大多处于发展状态,员工的积极性比较高,创新意识比较强,但是受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承担风险的能力较低,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难度较大。因此,中小型企业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要更多地侧重于市场调查和资源的整合利用。由于中小企业的资源有限,要想让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1+1>2的效果,重点不仅是开发新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将现有资源有效地整合,合理地利用,最大程度地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服务。
尽管规模相同的企业在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时候有其相同之处,但是由于不同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或领域不同,也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所以,即使企业规模相同,但处于不同领域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时,也要充分分析企业的各方面情况,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对症下药,有重点地进行整改和管理,灵活地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更有效更深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圣兰,夏恩君.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挑战[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
[2]付玉秀,张洪石.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界定与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3).
[3]王林,唐晓东.论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4,(1).
[4]陆彦,阮文彪、陈晓春.企业的破坏性技术创新问题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6,(1).
[5]陈劲,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技术创新及其识别[J].科技管理研究,2002,(5).
[6]孔凡保.技术后发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7]陈劲,王毅.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杨栩(196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张可(1986-),女,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
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杨栩 张可 来源:《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