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erwto 发表于 2010-7-11 13:09 
谢谢10楼的提示,文章太长,我仔细看了一下与我提问题相关的破窗理论,文中提到,如果店的窗户不破,那么店主可以用节省的钱买鞋,不但可以使得自己享受新鞋的价值,而且可以提高鞋匠的收入;但如果打破玻璃,只会增加玻璃工收入。所以作者认为打破玻璃窗增加玻璃工就业不是什么好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窗户不破,那么店主也许只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因为买鞋不是必须的),而不会增加其他任何人就业,那么这样一来似乎打破窗户是好事了!不知我的逻辑对不对?当然这里先不考虑绿色GDP的问题,因为玻璃的稀缺以及生产玻璃带来的资源资源的减少是多少年以后的问题,而不是当前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拆迁盖房子、自然灾害等从短期来说肯定对经济活动有益,毕竟造成了刚性需求,带动了就业,如果没有这些事项,那么买房人或者灾害受害人有可能会把钱存在银行(当然有可能消费),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就业。这样一说,拆迁盖房子和自然灾害应该是经济萧条时期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好的手段,政府何乐而不用呢?(当然长期用这种方法肯定会有问题,如造成资源资源的短缺、生态的破坏,这就是绿色GDP要考虑的问题了)
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总感觉怪怪的!但又说不上问题在哪儿!
说说你认为的“问题”。店主将钱存入银行里,不买鞋,那么便不会增加就业?首先,打破窗户,也并未增加就业,这点是要谨记的。其次,银行的钱不会躺在保险柜里舒舒服服睡大觉。否则银行就不是一个中介机构,而只是一个保管员。因此,这笔钱会被贷放出去,或作消费,或用于投资,自然增加就业。再次,即使店主既未买鞋,也未将钱存入银行,而只是将钱藏在他的床垫下,那情形还是一样。因为整个社会货币供给会减少,相应每单位货币购买力会提高,即是说,其他人在不知不觉中手中的钱比以前更值钱了,因而可以买更多的东西,当然可以增加就业。
所谓破坏能够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繁荣,即便是在短期,那也是胡扯。它并未增加就业,正如破窗理论所指出的,相反,它带来的一定是财富的浪费。对一个人如此,对一国也是一样。凯恩斯主义的害人之处正在于此,正如罗伯逊爵士说的,凯恩斯主义者不能“同时考虑超过两方面的事情”。
建议楼主精读这篇文章。进一步地,推荐你看黑兹利特的《一课经济学》,是对破窗理论的详细深入的应用扩展。熟读之,必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