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为:《资本论》是一个锥子、剪刀和布的逻辑,是一种循环论证的逻辑,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社会实践,几乎到了每一个政客或者革命家都可以拿来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工具。笔者觉得,《资本论》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描述还是相当符合历史的,只是现在社会经济发生剧变,其理论基础有必要重新定位而已。
在数学上,逻辑思维是在正式公理下的有严格推理的结论的。
可惜,在社会学科里,既没有公理(现在的普世价值观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比如中国认为温饱是最基本的人权,美国说自由民主是天赋人权等等),所以每个政客或革命家都从其自身的假设或理想王国出发,来寻求改造社会之道。
即使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各种数学模型充斥期间,但是能够经得起90%社会经济行为检验合符数理统计规律的又有几个?????????????
严格的逻辑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逻辑推理之前的“公理”如果统一不了,至少要求“有2/3的多数人”认可这一公理,那么逻辑推理才有些微价值吧!
可是在某些历史上众多历史大事中,群众也许是盲流,受骗上当往往成为真实的历史剧,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却被无情地扼杀,比如中世纪时候的布鲁诺等科学家。
所以,在没有达成举世公认的“公理”之前,一切的逻辑推理(无论是纯粹逻辑还是断章取义的假逻辑)得到的很可能是酿成社会灾难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