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525 2
2010-07-14
人民币路线图
货币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货币区域主权的象征。单货币本身并没有特殊的内涵。作为一种通货,货币具有集成性。在和平年代,国家竞争表现在经济与科学实力上,本文以货币为切入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及其意义。
作者的基本观点:人民币国际化为主要货币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只需盯住影响范围最广表现最好的美元,确保人民币始终表现比美元好一点点即可,不要急于放开人民币与美元自由兑换,过早实现人民币汇率自由兑换并不是最优选择。
国际形势
分析国际形势必须把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作为重点,不过本文只分析货币及其相关的经济要素。目前欧元区国家正在经历债务危机。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的主权债务恶化,法国等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占GDP的比重较大,虽然欧洲央行通过了75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但投资者任然担心这种趋势会蔓延以及欧元区复苏不明朗导致了欧元相对主要货币连续大幅度贬值。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美国国债,使十年期国债利率降到3.5%以下,以及金等保值投资品上,使金价一路走高。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担忧,使投资者选择了更加稳健的投资品。美国近期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的救市计划只是阻止了经济进一步探底的可能,增长任然乏力。虽然美联储采用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近一半的美国人感觉个人经济紧张、消费谨慎、CPI接近零、就业压力严峻。有经济学家担心美国会发生通货紧缩,但是世界经济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G20多伦多峰会
刚闭幕的多伦多二十国峰会上主要有三个议题值得在这里简要讨论。其一是继续刺激经济还是紧缩政策。其二缩减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其三是否要征收银行税。美欧的政策分歧:美国与日本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经济复苏。欧元区认为应该紧缩货币,加拿大、英国、印度、中国等国开始加息。德法两国认为:其一欧元区已经动用了5000亿欧元来挽救债务危机,而且德法两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良好,如果再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德国明白欧元区各国的政策并不能高效协调,一旦通胀来临,各国政策不一致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加大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与汇率波动,导致欧元崩溃。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会放缓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但能让经济更加平稳。其二紧缩加息使欧元不至于贬值。目前欧元贬值20%以上已经符合市场预期,再贬值没有道理,只要欧元区没有更大的经济隐患,欧元不可能再贬值,建立市场信心是重点。究竟是紧缩还是刺激关键看各国政府是否有能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与有效性。其三欧元如果长期相对美元贬值20%,欧元区会经历输入型通货膨胀,使欧元实质性贬值,虽然对长期出口有利但对欧元不利。货币供给量、流通速率与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总量决定通货膨胀,即只有相对过量的货币供给才会导致通胀。流通速率取决于市场的信心、政府给予的经济承诺以及经济复苏的信号。只要市场走向不明、经济复苏缓慢流通速率就基本保持稳定;因而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就会稳定,货币存量就相对不变。所以欧元区继续刺激经济显然有利。然而市场信心增强后各国对货币的需求以及货币流通速率会快速变化,转向紧缩政策阶段并不好控制,欧元区并不指望依赖统一的经济政策快速收缩货币存量,而且欧元区希望欧元兑换美元汇率能快速返回11,加息是必然选择,欧元区的经济政策在于保持经济的平稳以及欧元的相对保值,所以欧元相对美元就相对缺乏弹性。
美国的意图:美国希望欧元区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认为:其一出口在短期内具有刚性,美对欧出口在短期内不会因为欧元贬值而受到影响,只要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对美国就有利,美国担心紧缩政策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阻止投资性需求,使欧元进入一个通货紧缩的循环,影响到美国的复苏计划。其二奥巴马希望尽快解决高失业率、促进出口、恢复经济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选举。
总的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将更多的依赖新兴的发展中国家。G20峰会发达国家承诺2013年前将政府债务减半,政府将采取开源节流的政策减轻债务,增加税收并削减财政支出。政府向来是最大的采购体,政府减债使得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非政府投资与消费。各国大量削减负债将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评级较高的可投资资产将减少,导致市场利率下降,资产升值,市场波动更加频繁,投资风险加大,消费缩减,通货膨胀更难控制。新兴国家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面临更加动荡的金融环境。快速发展与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对不足使下一次经济危机很可能由新兴国家引发。因而各国为了调整经济并不会完全遵守G20峰会上的承诺。而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削减赤字的承诺会明显减缓经济增长。各国在征收银行税的观点、方法与行动方案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G20毕竟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协商与最终结果、承诺与行动并没有必然的统一性,它对世界经济有利,但我们不能对它期望得更多。
中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虽然中国正在恢复出口增长,但是欧元贬值导致对欧元区出口的压力。如果世界经济恶化,中国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国内的财政政策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然而五月CPI超过3.1%,通货膨胀抬头,不过全年CPI超过4%的可能性不大,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就在作者写本文时,央行决定推行汇率改革,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使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央行认为如今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例明显下降,盯住一篮子货币更能反映真实汇率有利于中国的利益,且能有效抑制通胀与资产泡沫。实际上央行的汇率政策任然是支持出口战略,这是一种战略短视。相反我认为现阶段应该在兼顾国内经济指标的同时,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逐步提升为国家的经济战略乃至国家战略,任然要盯住表现最好的美元。如果人民币成为数一数二的国际货币,中国获得的经济利益远远比出口利益多得多。总之人民币国际化并非一朝一夕,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应当从长计议。
美元的阴谋
有学者认为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是美国一手策划的,美国政府利用穆迪、标准普尔这类有声望的评级机构来降低欧元区的债务评级。因为美国目前不仅要解决高失业率,而且要加强对外部石油等重要资源的控制就必须增加战备支出。这部分财政支出必须通过在市场上发行国债来解决。美国只能打击欧元,造成市场恐慌,投资者就自然而然会将资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美元资产特别是国债和黄金上,这就降低了国债的筹资成本。黄金价格的一路走高正在加大市场对通胀的预期。
其次欧元贬值为美元贬值创造了条件。G20峰会上,奥巴马劝欧元区继续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奥巴马认为,只要欧元区继续刺激经济,欧元就会实质性贬值,这就为美国先低成本发行国债再让美元贬值以摆脱债务负担创造了时机。不过这遭到了德法两国的坚决反对。它们坚持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是财政刺激,因为财政政策只是一次性增加通货,等到退出政策时经济会返回原形;而且将来欧盟区还要履行缩减债务的承诺,这会造成将来政府消费大规模的减少,反而会妨碍经济。而货币政策是同时从投资与消费两方面刺激经济,虽然缓慢但能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会继续利用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向西班牙等欧盟国家发难,这种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其一欧元区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小,欧元过分不稳定会迫使欧元区减少对外贸易,这对美国以出口增加就业的战略相悖(欧盟是美国的重要出口伙伴之一)。其二欧元在债务危机以前一直比较强势,它不可能一蹶不振。再者欧元区近期积极应对危机,如各国通过了成立欧盟“外交部”的决议,各国也正在积极磋商成立“欧盟经济政府”,从宏观层面上来管理与协调欧盟经济。这让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市场信心很重要)。其三欧元表现越差贬值幅度远大,投资者越担心美元贬值,因而会卖出美元资产做一些反向操作套利,间接阻止了欧元继续贬值。不过现阶段,德国的政、商、新闻界以及民众给政府施压,要求德国退出欧元区,普遍认为应当重启德国马克,使德国马克强势;对欧盟其它国家的救助只会浪费德国纳税人的钱,拖垮德国经济。另一种观点认为,德法应当联合起来在欧元区内建立一个超级欧元区,将欧元区的国家分级对待,这无疑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欧元继续保持弱势。
美国一贯的做法是首先打击其它货币以保证美元强势,特别是经济危机时。其次才是考虑美元贬值。因而欧元区通过紧缩政策使欧元升值时,美元贬值的幅度会受到限制,所以先打击欧元使其贬值,然后发行国债筹集到低成本资金,最后迫使美元贬值以减轻债务。如果打击欧元较轻,美元贬值幅度受限,如果打击欧元过猛会引起全球经济激烈的动荡,对谁都不利。如果欧元贬值幅度过大且不可逆,那么美国要降低失业率增加出口只有使美元以更大的幅度一次性贬值,这会削弱美元的统治地位。欧元区随着美元的贬值将不得不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这种影响将是全世界的。其实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在短中期并不十分有效,出口更多的体现在相对优势上。如果美元果真贬值,人民币也只能跟着贬值一个相对较小的幅度。如果美元不再强势,人民币就可以放弃盯住美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4 15:26:29
写的真的很好啊 啊 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6 08:01:44
人民币 在循序渐进 的 变得强势! 将来 很有可能 成为 世界 第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