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国民经济管理
1132 0
2020-06-16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全球主流央行包括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甚至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基准利率都是隔夜利率为锚,唯独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利率是7天回购利率到1年期MLF利率,没有官方的隔夜利率,考虑到国内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占全部回购的85%左右,这确实显得独特。

4月底以来的这波债市调整,经济基本面改善的原因当然有,但是更重要的,就是央行主动提高了货币市场利率,打击资金空转,让水从金融体系转移到实体经济。

7天从最低的1.2%左右提升到1.95%左右,隔夜从1%以下提升到1.85%左右,中国央行是当下全球少数几个释放鹰派信号的央行。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在整个过程中,央行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利率预期管理,公开市场操作的暂停和重启并没有完整的传达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

二就是,如果银行间市场DR007定价是以央行的7天OMO利率为锚,那么隔夜利率定价应该以什么为锚呢?

在一定程度上,整个市场对隔夜该如何定价,其实是一个真空区。

但是隔夜回购占据整个市场成交量的85%以上,占市场绝大部分成交的回购品种,应该有一个政策利率引导。

目前市场的隔夜和7天利率在虽然是全市场成交的加权利率,但是也受到央行的窗口指导。这两个利率的变化当然也能体现央行政策思路的变化,但是并不透明还有时滞。

既然没有官方的预期管理,大家只能猜央妈的心思。

7天OMO目前是2.2%,和目前市场成交利率DR007相差不小。大家其实心里也没底,央行的目标区间是1.8%-2%还是2%-2.2%?

最近债市每天振幅之大、变化之快,是之前少见的,这种混乱其实也反映了大家摸不透央妈的合意利率到底在什么位置。

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操作频率上做了调整。

一是短期限的公开市场操作,从之前的每周二、周四操作,调整为每天操作;

二是一年期MLF操作,从之前的不定期操作,可能(只是可能)调整为每月15日固定操作。由于每个月20日公布LPR利率,15日的MLF操作可以提供定价基准。

在两个操作频率调整后,实际上形成了7天OMO操作和一年期MLF操作的两大主要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但是隔夜OMO仍然缺席,实际上央行每天都可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应该创设隔夜OMO工具。

央行武器库增加隔夜OMO工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可以让市场的隔夜利率有一个定价基准,而不是仅凭窗口指导;

二是央行可以更精准的管理利率曲线,通过调控各期限短期利率,进而实现中长期利率的管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