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汪晖事件媒体炒作较多,我不认知他,与他也没有利益相关,只是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视角看这个问题。首先,汪晖在文献标注方面的不规范固然存在学术上的不严谨,但是将这个问题放在20年前的一个时间框架内看,就未必是其个人学术上的不端。如果将这个问题发在中国目前任何一个的学术牛人身上同样也可以找到这些问题。其次,人是社会的人,教师是人,需要生存,汪晖在20年前,理论上应该没有现在又钱和地位,他如何生存,在那个年代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主要的是如何杜绝这个现象在现在以及以后出现,这才是我们应该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以目前中国高等院校普通教师的收入来看,中国的教育将会失去宝贵的十年,因为高校曾经是一个令人追求的地方,而目前,成为博士毕业的收容所,原因很简单,如果有能力或其他的渠道,就不会选择高校,因为高校普通教师的工资大概也就3000多元,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很高了,是的,相对于农民工的平均收入是要高,但是能到高校当教师,至少也是博士,年龄也不小了,需要面临结婚生子,买房子,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普通教师,智商正常的理性人,试问会专心于理应正常教学和科研吗?如果普通教师不专心于此,难道大家会指望我们的学术带头人和院长们会去上课吗?因此,请大家思考一下,普通高校教师只是一个高级民工而已,请不要太多的指责,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未来有什么希望?国家的未来靠什么?全部到优质的海龟人才??
在此说明,本人没有任何歧视民工的意思,因为本人也是农民,只不过是想说“博士们”这么多年的教育投资(包括家人的经济,个人的精力和时间等)所得到的投资回报实在是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