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形成鲁商
葡萄牙零比零巴西,踢默契球,C罗很大牌,配合稍差;朝鲜灵璧三负于象牙海岸,海岸今年牛的紧;意大利和法国这届很疲软,出局意料之中,怀念齐祖,还是支持日耳曼战车。世界杯拼到最后是意志,剩下的多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了,所以看好德国战车。。。
----一个山东人看鲁文化的局限性
2010-6-26 一蓑烟雨任平生
(问题的缘起)昨天下午送我同学,金融学院的一个好友,惜别之际,好友对我感慨道:“本来以为你不会来了呢(我研二、研三有很长一段时间离开了学校),没想到你最终留在了昆明,山东人都很恋家的。”听了好友的这句话,很多往事涌上了心头。同宿舍的一个同学今天一早就要走,这两天昆明财大沉浸在毕业前的复杂感情之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言归正传,其实对于山东人的了解还是在背井离乡之后,大学那阵在济南,同学都是山东人,对山东文化的特点不甚了了,直至我来到了昆明财大,从来昆火车上刚结交的朋友和外省人的一些只言片语,山东人的特点乃至山东文化的特点就逐渐地在我脑海中清晰而立体起来。
(不团结)记得第一次坐上来昆的火车时,同座的是几位山东的朋友,有年长我几岁的也有和我年龄相仿但多年来走南闯北阅历颇广的同龄人,几位老者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学识渊博,几位年轻人走南闯北见识颇多。长者问道:“年轻人,你这些年来在潍柴工作,走南闯北经历了不少的事情,也阅人颇多,你发现咱们山东人有啥特点吗?”,年轻人答道:“山东人啊,其实蛮不团结的,不似我见过的一些外省人那么团结。”我想这应该是鲁商之所以没能形成的一个根本原因吧,一个强大商帮的形成,首先要有一批德才兼备、高瞻远瞩的人,而以地域为界的老乡有着相似的文化、语言和信仰,以及做事的方式,他们能够较容易的结合到一起,集结成一股独特的老乡力量,这其中要有一个领导人物,负责老乡团队内人际关系的组织与协调,对外才能形成合力,然后才能有下面的寻找主营业务、适应时代做业务的转变、创新出新的买卖。然而作为一名山东人,这些年在外求学,深深体会到山东人是不团结的。一方面也许是山东人口众多,物以稀为贵,山东在外省的老乡由于人数众多,相较于其他省份较少的老乡而言,孤独感较低,所以无需组织起老乡会来联络感情和解乡愁之苦;二方面,山东人似乎有点自以为是、自诩不凡,不容易服从于他人,这种难训的性格使得领导组织的难度大大加大,因为山东人人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心人物,对他人不服,内耗过大,就算勉强组织起来,也是极其不稳定的。
(恋家情结)从我湖南好友的那句话中,更加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就是山东人多恋家,恋家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山东人深受孔家思想的影响,深信父母在不远游,无论去到多远的地方最终都要回家干事业,回到父母的身边,家庭观念很重,山东人深懂孝道,这也是山东人的一大优点,康熙就标榜以孝治天下,这个优点在后来反倒成了桎梏鲁商形成的一大障碍,本来在外地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却要放弃而回老家,这往往会毁灭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人。这种思想不利于鲁商在外地开辟新的天地,也就大大削弱了鲁商的影响力;其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成之后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的把孩子往家里拽而不管你在外面会有如何的发展,孩子往往会顶不住父母的死缠烂打而屈从于父母的意志返乡。
(儒家文化的桎梏)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儒家文化是重农轻商的,因此在这种浓重的儒家文化影响下,山东的工商业是不发达的。时至今日山东的经济重心也仅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几个城市,中部和西部的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山东经济最为发达的青岛最为著名的企业主要是几家大型的国企,海尔、海信、青啤等,改革开放至今日,山东民营经济的比重相对于与其经济地位相当的其他三个省份(粤、苏、浙)还是较低的。而商帮的形成是以民间经济的发达为代表的,无论是晋商的盐商、票号,或者是徽商的盐引贩,抑或是经营邮局起家的宁波帮、搞多元化经营的潮州帮,他们由兴起到鼎盛的背后无不是一只强大的民间力量在支撑。而且历史上几大商帮的兴起几乎都是在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统治适中(既不过强以至于束缚商业的兴起,也不过弱以至于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省份,光宗耀祖的思想激励他们走向事业的辉煌,最终这种思想又桎梏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儒家文化造就了山东纯朴的民风和忠君报国的思想,使得山东成为一个文化大省,但是过于浓厚的儒家文化制约了山东民间商业的发展。
总结:山东人的不团结、恋家情结和重农轻商的历史传统桎梏了鲁商的兴起乃至发展。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思进取,不承认自己的缺点,不积极的去做改正。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突破自身的缺陷,不断地向更加强大而前进。
--
玉成的经济学小品文,带您轻松了解世事
http://blog.sina.com.cn/bodybuilding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