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2078 74
2006-04-26

西方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而微观经济学又是以效用理论为基石。

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是关于个人偏好的理论,即不讨论集体偏好,因为个人的心理不同,个人的评价不同;因此,在福利经济学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经济学看法。

我的问题在于:在我们众多的市场调察、统计中,是以人群为考查对象的,比如恩格尔指数,是以某一地区、某一国家的情况进行的,通过该地区或国家的总体上,食品支出占总体支出的比例,用以衡量该地区的生活福利水平。

另外,在许多的市场调查中,我们还会发现,比如:在月收入5000~7000的消费人群中,其中用以购买住房的资金,用以购买家用电器的支出,用以购买交通工具的支出,应当说相当稳定,比如北京和上海,相同收入的群体,在大体上的消费支出情况可能是相当稳定的。

个人的支出结构,不仅仅受到时间、天气、场合、心情、成长经历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环境变化等影响,可能早晨的选择和晚上的选择都是不同的。

因此,笔者认为:集体选择偏好理论的稳定性,可能更加强于个人偏好的稳定性。

这有利于开拓新的思维,来研究国民经济整体宏观的运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6 16:04:00
关键还是集体偏好的定义。(集体偏好有没有类似的“理性”公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12:09:00

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由个人偏好不一定能得出集体的偏好,至于集体偏好和个人偏好稳定性的比较更无从谈起了.

楼主说的集体偏好似乎是消费结构的代名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14:01:00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06-4-27 12:09:00的发言:

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由个人偏好不一定能得出集体的偏好,至于集体偏好和个人偏好稳定性的比较更无从谈起了.

楼主说的集体偏好似乎是消费结构的代名词.

"不一定"能得出集体偏好还是“一定不能”得出集体偏好?如果有可能得出一部分,那么集体偏好应该可以存在,而且应当是个人偏好中比较稳定的、属于一定人群中有“共性”的那部分。比如穆斯林对羊肉偏爱所形成的偏好。这样的集体偏好似可以利用同样的工具进行分析,如果个人偏好理论提供的工具是正确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15:17: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4-27 14:01:00的发言:…这样的集体偏好似可以利用同样的工具进行分析,如果个人偏好理论提供的工具是正确的话。

如果“集体偏好”可由个人偏好导出,并且可由“正确的个人偏好理论提供的工具”来分析,那提出“集体偏好”的目的或作用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还有必要提出那个“集体偏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16:40:00
集体偏好更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