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内容过一遍,全面掌握重点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注意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宏观上把握教材,在更高的层次上复习教材内容。以会计为例: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转换、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及相互转换;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融资租赁、分期收款销售具有融资性质等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收入、或有事项和日后事项的知识点结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其与长期股权投资结合内容的区分;债务重组中非货币性资产、具有或有条件的情况;一般公司债券与借款费用结合;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设计到的资产:减值内容、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差异、核算方法转换引起的差异、特殊销售方式等的差异;合并报表中的子公司角度和集团角度以及税法角度的相互转换与结合等等,这些内容都希望能够结合起来听课,真正让自己的知识有个系统化的提高,建议这个在半个月内完成。
习题训练所有内容掌握:这个过程应该在一周内完成。如果之前练习做的不是很多的学员,习题训练内容是必做的题目,尽量掌握每个题目的做题方法和思路。
3、模拟题训练:剩余两周内做好十套以上的模拟题:模拟题主要是检查自己的学习遗漏和不足,真题主要是关注出题思路和解题做题思路,另外考题中涉及的相关内容要注意,尤其是综合题,能考查的内容不多。客观题来说要注意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不排除另外方式考查的可能。
4、把做错的题目在好好看看,结合教材回去找知识点以及相关内容,对教材中不确定的地方再巩固一下。
5、做好心态和状态调整,逐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睡眠,每天保证六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如果少于这个数字,基本上付出的时间远远小于得到的收益,很不划算。
6、开始锻炼自己的手写能力,模拟题每个题目都要亲手动笔,不要随便考虑思路了事,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个在考试的时候会体会很深,所以不要让自己到考场上才后悔,早做好准备。
7、注意自己的饮食,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自己调整了,不要吃什么各种各样的补品,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相信饮食习惯能调整一个人的状态,从日常食物中满足自己的营养需要。
以更宏观的角度把握教材内容,实现冲刺
1、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章节。
说明:这两章内容讲解的都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核算特点,以及和成本法计量或者说是历史成本法计量的不同点,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所得税问题。同样是公允价值计量由于资产持有意图不同,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资产转换等的处理会有差异,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计入的科目也不一致,这个需要大家总结规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果为债券的还同时适用实际利率摊销法核算,基本上核算原理类似持有至到期投资。
2、实际利率摊销法计量的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分期收款销售具有融资性质、短期借款、债券折溢价摊销、融资租赁等章节。
实际利率摊销法体现的一个特点就是配比原理,按照受益期间按照实际利率分期确认收益和费成本用,这个是比较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比直线法摊销更为科学谨慎,当然这是对长期资产而言的。实际利率摊销法需要注意的就是摊余成本的计算,上诉资产虽然具体分录设置上存在差异,但是明细科目原理是可以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基础来理解。比如长期应收款就相当于是分期收回本金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计算完全可以类比持有至到期投资。另外注意摊余成本计算周期一般是一年,如果摊销年度不是完整会计年度的,要注意在一个摊销年度内期初摊余成本一直都是当期期初的摊余成本,关中间是否有过期中的实际利率摊销。
3、资产减值损失涉及的资产: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
说明:资产减值其实也算《会计》教材的一根主线,这里可以扩展成为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转回,这样可以把可以转回和不可以转回的资产放在一起讲解,总结性和可比性强,强化分类记忆。这里可以结合合并报表中的存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坏账准备等等的抵销分录等等,适当拓展开来。资产减值基本上在计提的时候都不允许税前扣除,因为从税法角度说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上谨慎原则运用的会计估计,因此不认为你已经实际实现,因此减值部分不允许税前扣除;在实际发生的时候才允许税前扣除。另外注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税法规定是有税前扣除标准的,这个在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时候要注意,尤其是在日后事项中出现类似题目的,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处理要犹为注意。
4、长期股权投资涉及章节: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报表等章节。
说明:很明显这三个章节就是长期股权投资的知识的运用,重点还是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讲解,在合并报表中可以重点讲解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抵销,其他资产可以暂不涉及。企业合并是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特殊方式,适用成本法计量,在合并报表的时候需要按照权益法追溯,当然是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其实合并时候追溯调整分录就是权益法和成本的最基本处理,掌握了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处理差别搞定合并抵销分录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转换的追溯调整会计处理也一定程度上能为合并报表抵销分录提供帮助,比较接近的是减少投资情况下成本法转换权益法。
5、非货币性资产转换与处置: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在建工程领用、职工福利、无偿赠与、投资者分配、投资性房地产转换。
说明:非货币性资产和债务重组中的非货币性资产清偿方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个是非货币性资产,一个是货币性资产,有利于区别;另外两者适用同样的处理原则: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损益确认处理都是一样的,但是要注意区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的差异。另外如果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权的,也要注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适用的范围,如果形成合并了,那么应该用企业合并准则来处理,而不能继续适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6、借款利息、相关费用资本化:一般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
说明:负债中重点就是借款、债券等等,借款费用中涉及到了借款的利息处理、债券利息的资本化、辅助费用资本化,本质上是属于负债的进一步延伸,综合题很容易在借款费用基础上考查债券的相关处理,那么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另外债券的处理也是实际利率摊销法处理,会计处理原理基本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互相对应的。
7、收入费用和利润、日后事项中于收入相关的日后销售退回,未决诉讼等调整,另外就是收入涉及的差错更正等处理。
说明:收入费用中重点是售后回购、分期收款、代销等方式的销售,而这些有是极容易在日后事项、差错更正中出现,另外或有事项中确认预计负债也是很有可能的,而且预计负债也和日后事项结合,那么这几章内容重点结合一下可以解决很多考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期中需要关注的是销售引起的或有事项和日后事项的结合,期中递延所得税的额处理也是个重点方面;另外会计差错和日后事项的结合也是考查的一个重点,不管是怎么样结合,日后调整事项适用的会计处理基本上是一样的,注意区别联系。
8、递延所得税处理: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和不可以转回)、政策变更、日后事项、差错更正、或有事项、以及合并报表中的差异等等。
说明:《会计》教材和税法联系很紧密,原因就是递延所得税问题是《会计》教材的一根主线,几乎所有的章节都会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处理,用这根主线把教材知识串联起来是比较好的,能让考生对会计教材在税法角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涉税处理也是会计考查的重点之一。比如减值问题、公允价值变动问题、日后事项涉及的递延所得税调整、特殊销售方式下会计和税法处理差异、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各项折旧、摊销、费用等的会计税法处理差异等等,一跳递延所得税的主线基本上可以串联起整本教材,希望大家多从这样的角度去复习。
9、股份支付和每股收益一章可以结合一下。
说明:这两章内容很明显都是关于股票的,结合从不同角度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