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6545 13
2006-04-26

有朋友读过哈耶克的书么,请问您是怎么评价他和他的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4-26 22:59:00

没读过.不过很想读.上次听郎咸平提过,好象是197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他的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苏联经济学家苏拜,致使苏联在90年代全盘西化.楼主有他的电子书吗?如果可以的话,也发上来我们瞧瞧吧!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7 00:19:00
他是梁小民最推崇的经济学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02:04:00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iedrich_Haye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09:24:00

哈耶克一生经历坎坷,声誉大起大落。爱他的人,视他为指路明灯;恨他的人,视他为恶魔怪兽。丘吉尔多次引用哈耶克的话,反对对手工党的国有化计划;撒切尔夫人大学时期就读过《通往奴役之路》,到执政初期,她曾拿了本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往政策研究员面前一放,说道:“我们信这套”;而布什总统则给哈耶克颁授总统自由勋章,表彰他的学术贡献。

另一方面,从50年代开始,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则指派专人,不断撰写批判文章,清除哈耶克的“毒害”。但出人意料的是,有些年轻学者在研读哈耶克的著作后,竟被深深地折服了。这些人中包括了冷战结束后领导国家改革的俄罗斯总理盖达尔和捷克总理克劳斯,克劳斯回忆道:“当年在图书馆里秉烛夜读哈耶克,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国学者就将哈耶克的著作译出。可惜当时这些书只能是“内部读物”,只是专供学者批判使用的“毒草”标本。直到80年代末,哈耶克的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才真正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去年,国内又出版发行了邓正来翻译的《自由秩序原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北京开坛宣扬哈耶克的思想,被国际学术界视为我国解放思想的新里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4-28 09:28:00

1974年诺贝尔奖经济学纪念奖获奖名单一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竟然获奖了!而且是跟贡纳尔·缪尔达尔一起获奖!对此,瑞典皇家科学院一位负责经济学评奖的人士解释说,之所以让两人分享该奖,是因为他们两人从方法论和研究的方向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然而,用同样的方法,两人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从某种程度上说,缪尔达尔是瑞典福利国家的理论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过内阁部长,亲自参与福利国家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从当时的政治潮流看,瑞典人对他给予表彰,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哈耶克却是现代福利国家最激烈的批评者,早在40年代他就指出,这是“通往奴役之路”。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还是决定让他们联袂获奖。他们觉得,诺贝尔奖是一项纯科学的奖项,所以政治立场上的对立不应该影响两人一起走上领奖台。不过,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承认,在所有分享同一年奖金的经济学家中,这两人确实是共同点最小的。结果公布后,哈耶克和缪尔达尔两人都吃惊不小。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哈耶克很惊讶自己竟然能够获奖,而缪尔达尔也很惊讶,自己竟然要跟人分享!

哈耶克却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第一位自由市场经济学家。自这之后,不少倾心市场的经济学家陆续获奖。哈耶克获奖两年后,弗里德曼获奖。尽管在经济学方法论和具体观点上,他跟哈耶克有很多不同看法,但他承认:“从我第一次读到他的著作的那个时候起,尤其是在我于40年代中期结识哈耶克之后,他强烈的思想倾向,他的道德勇气,他那理智而始终坚持原则的论说,大大地拓宽、深化了我对自由社会的含义和必要条件的理解。”(《哈耶克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