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银监会大张旗鼓鼓励民资参与银行业重组改造!
民营资本介入银行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希望获得一个更加便捷的融资渠道,最好是使银行成为自家的自动提款机,这一理念在德隆案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介入传统的金融垄断行业,从而分享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并获得高额的回报,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入股民生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使后来的民营企业对于入股银行业趋之若鹜;再次是实现多元化经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地球人都知道;最后是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寻求心理满足感,一些草根阶层出身的民营企业家过去受人歧视,通过入股银行则可一跃成为受人尊敬的社会名流,咱是银行的股东啊!就人们的社会心理而言,也的确如此。不过,那些入股银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们真正的目的和发展思路在于:积极入股银行——怂恿银行尽快引入境外战略投机者——完成上市——套现走人。
刘明康和银监会鼓励民营资本入股银行业,一是出于化解金融风险的考虑,道理明摆着,国家不会再为银行的坏账来买单,银行又缺乏足够的自我消化坏账的能力,那些在这些年里攒下了几个钱的民营企业家们就成为承接不良资产损失的后备梯队;二是这一两年中资银行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贱卖国有资产的争论不绝于耳,刘明康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有钱大家赚,只要能保证银行体系不出大的问题,有人来顶替国家财政来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买单,谁来入股银行都欢迎!
只要未来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出大的问题,入股银行业的民营资本都有钱可赚。不过,当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恶化,银行业出现大量坏账的时候,那些来不及出逃的民营资本就会像“洗刷刷”里唱的那样: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至于说到民企干预银行的管理,我到认为大可不必担心,一是银监会已经给了银行的管理层一把尚方宝剑,对银行向关联企业贷款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民企所获得股份难以获得足够的发言权,刘永好反对民生银行在上海大肆投资购买办公楼,结果董文标还不是照买不误,十几个亿啊!刘永好尚且如此,其他的小股东还不是哪凉快哪呆着去,哪有说话的份儿,分红少不了你的就得了,充其量只能在股东大会上发发牢骚,吵吵嚷嚷几句算数。
归根到底一句话,银行业这块香饽饽也不是那么好吃的,国家这些年为银行的不良资产买单的数额何止数万亿,这下好了,今后这个包袱要由境外的战略投机者、民营企业以及众多的散户们来承担了。因此,民企入股银行对于银行业绝对是好事,因为监管机构和银行的管理层们无须像伺候境外战略投机者大爷们那样对待这些民企,又实实在在地拿到了真金白银,何乐而不为啊。倒是有心入股银行的民企们要当心了,别成为接最后一棒的冤大头——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