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91 2
2010-07-21
“肢解”李鸿章 -------评定居高位的政治人物,首先明确标准是什么?兼驳袁伟时。
蒋介石读了《李鸿章家书》之后,对秘书长陈布雷说:“李少荃,这个曾国藩的嫡传弟子,他创立了淮军,缔造了中国的海军,其人安邦治国的宏才大略已是少见,抓钱财、治家族,又细心又大气,文笔亦绝妙,在咸丰、同治和慈禧这几个手下也能办大事,其教子亦颇有一套,连家中的烧火工也教育得好好的!你看,这是什么样的人物呢?”(《李鸿章家书》前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11月第1版)
  陈布雷怎么作答,《前言》没提,“陈独秀却对他有另一番有趣的评价,他说:‘李鸿章,幕僚出身嘛,阴谋诡计他是大师,而且深得做官从政的‘辣’字诀,这人天生有吏才。’”(《李鸿章家书》前言,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11月第1版)
  所谓阶级地位决定个人意识,于上观之,嗯。
  李鸿章到底什么样的人物呢?袁伟时在《从晚清四大公案看‘翻案’》中说:“要全面评价李鸿章。”这话很对,但袁伟时“限于篇幅,全面评述留待异日”,所以很片面地介绍了些晚清著名人物对李的评论。计有: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说的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1895)二三月、庚子(1900年)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
  谭嗣同在《谭嗣同全集》中引用张之洞对李鸿章的评语:当时朝廷内外对西方军事、内政和外交“稍知之者,惟一合肥(李鸿章)。国家不用之而谁用乎?”(《谭嗣同全集》第158页,中华书局1981年北京)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说的:“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
  为什么说袁伟时介绍晚清著名人物的“李论”很片面呢?因为从他对梁启超的“李论”“中饱私囊”就可见之。
梁的全话是:“要而论之,李鸿章有才气而无学识之人也,有阅历而无血性之人也。彼非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心,然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前,当责任而不辞,然亦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谚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虽然,近日举朝二品以上大员,五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此则吾所敢断言也,嗟乎!李鸿章之败绩既已屡见不鲜矣,后此内忧外患之风潮,将有甚于李鸿章时代数倍者,乃今也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不可复现也。”
梁启超言“无一人能及李鸿章”,“今欲求一如李鸿章其人者,亦不可复现”,乃是内忧外患之际慨叹一蟹不如一蟹的牢骚话,经袁伟时那么加以扬弃,好像老梁多欣赏老李似的。这样子“当日”就可解决的问题,袁伟时都要“限于篇幅”,无怪乎“全面评价李鸿章”要留待“异日”啦。“异日”何其多。
  评定人物,首先明确标准是什么,不然,他从“民族大义”“历史高度”指斥李鸿章误国、卖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从“人性化”、“
个人权谋”、“修身持家”设身处地称道李中堂“忧国忧民”“忍辱负重”
“回天乏力”
“背黑锅”“遭骂名”,这样子,你来我往,嚷成一团,有啥意思。再一个,评定人物,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语,该他负责的,不推别人头上;不该他负全责,也犯不着单独开刀。
  而评定位居高位的政治人物,其主要标准就是:他在位时干得每一档子事,是代表了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是单单代表其所处集团、亲朋故旧自家一窝子的利益?其行为取向,是顺应民意,与时俱进,还是倒行逆施,顽固不化?合乎两方面之前者,则无论其个人品行如何上不得台面,都无从回避他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合乎两方面之后者,则无论他是什么文学家、书法家、绅士、美男子、气宇轩昂者、坐怀不乱者、不取外财者,都一言以蔽之:尸居其位,误国误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1 17:31:16
尸居其位,误国误民。

这个晚清还有谁不是呢。只是有人还做了些事,比如李鸿章。更多的人只是说说,顺便再阻碍下做事的人吧。

历史这个事也很不好说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