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58 发表于 2012-10-4 17:08 
【由于采用新机器可以获取超额利润(当然还有别的好处),所以,虽然机器本身完全不能创造价值,也仍然会 ...
使用新机器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但超额利润不就是机器创造的价值转化来的吗?
几篇帖子看下来,就这一句是“全部问题的要害”。
马克思:“很明显,如果生产一台机器所费的劳动,与使用该机器所节省的劳动相等,那末这只不过是劳动的变换,就是说,生产一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总量没有减少,或者说,劳动生产力没有提高。但是,机器所费的劳动和它所节省的劳动之间的差额,或机器生产率的高低,显然不是由机器本身的价值和它所代替的工具的价值之间的差额来决定的。只要机器所费的劳动,从而机器加到产品上的价值部分,小于工人用自己的工具加到劳动对象上的价值,这种差额就一直存在。因此,
机器的生产率是由它代替人类劳动力的程度来衡量的。....假定一台机器的所值等于它排挤的150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比方说3000镑,那末,这3000镑决不是这150个工人所提供的并加到劳动对象上的劳动的货币表现,而只是他们的年劳动中表现为他们工资的那部分劳动的货币表现。相反,机器的货币价值3000镑是生产机器时所耗费的全部劳动的表现,不管这一劳动按什么比例形成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
可见,即使机器的所值和它所代替的劳动力的所值相等,物化在机器本身中的劳动,总是比它所代替的活劳动少得多。如果只把机器看作使产品便宜的手段,那末使用机器的界限就在于:生产机器所费的劳动要少于使用机器所代替的劳动。”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428页——《资本论》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机器的采用具有二方面作用。其一是增加产品数量,即增加个别企业的价值总量(绝对量);其二是降低个别企业的单位产品的生产费用,相应扩展了价值的增值空间(相对量)。(注:不是指“利润”而是指“价值”。)
为此,马克思引注:
(1) “改进手艺,不外是发现一种新方法,可以比以前用更少的人或者(也就是)用更短的时间制成产品。”(加利阿尼《货币论》,载于《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名家文集》现代部分,1803年米兰版第158、159页)。
(2)“生产费用的节约,不外是用于生产的劳动量的节约。”(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概论》第1卷第22页)
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350页。
从个别企业来看,无论是增加新机器,还是增添技术含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或则说,或增加个别企业的产量总量,或降低个别企业的产品内单位成本,这两者都可以为资本带来价值的增值,都可为产品价值带来“附加值”。
顺便说一句,你的帖子真够火!让人羡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