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一转眼,我加入港铁已经快3个月了。在这里想借助BBS这样一个平台,和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作为一个新港铁人对这份工作的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其实当时我加入港铁,是一种幸运。之前几次去香港,也经常坐港铁,但真的也没想到成为了一名港铁员工。一年前找工作的时候,雷曼刚刚倒掉,金融海啸刚刚开始,在不断的笔试面试中往往收获的是失望。当时投港铁的时候,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着,但是当开始经历港铁的面试时,才发现港铁很与众不同:每一名港铁的员工都很Relaxed,面试官很心平气和,既Professional也不乏Gentle。接下来的Assessment Center也很有含金量,每一个环节衔接很紧凑内容也很有挑战,真的是把一个人的各个方面都测了出来(在入职一个多月后的Feedback Session中看到自己厚厚的两本的评测报告,感慨在这样全面的面试中,一个人的特质真的是藏不住的)。最后在终面之前,又幸运地赶上了两位公司的Director来北京出差,在特意安排的Cocktail Reception中和各位Director、Manager还有上几届的培训生一起交流,感觉到港铁真的是很用心很仔细地在招募新人,每一个细节都做得令应聘者很舒服。终面结束后,拿到Offer,又发现港铁的待遇还是蛮不错的,简单考虑了一下就签下了。但是具体数字属于公司机密不便透露。前几天还和一个在港铁做实习的内地港校生吃饭时,他也说在全香港,港铁的培训生项目算是整体待遇最好的了,因此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来投这个项目。但是我从应届生BBS上感觉到,港铁的内地培训生项目真的是被大家低估了,希望大家今年不要再错过这样一家好公司。
铁路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资金和工程量庞大、涉及面众多、每一个决策都影响深远、项目周期也比较长。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内地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会有一个世界铁路史上“大跃进”式的发展,这个行业的巨大空间无法估量。而港铁又是“以审慎的商业原则运营”的世界上最成功的铁路公司之一。这里有好多能够学习的东西,有很多管理原则、工程技术和实践案例,都是各个行业都可采用的,比如其独特的“地铁+地产”商业模式、资产管理系统,对铁路商务的开发,乃至优秀的客户服务等很多很多。当我们放眼未来30年乃至更久的职业生涯,而不是仅仅想赚几年经验去读MBA的时候,其实这样的一个行业,这样的一家公司,真的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
也许正是因为行业的特点和公司的地位,以及香港相对成熟富足的社会环境,港铁公司里面的文化是很温和的,人际关系也是相对简单的。几乎每一天我们都会见到不同的同事,会听他们讲课问他们很多问题,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注意,是每一个人,不是“几乎”每一个人)很热情耐心的把他知道的讲给我们听。相比很多公司的培训生项目,这么好的成长环境真的好难得。而其内地培训生项目的第一年,恰好在香港又是以学习培训为主,我认为也正好给刚刚离开校园的各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过渡期,逐渐完成一个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而不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冲击。而至于GT、GE、OMA这三个项目的选择,我觉得各有各的特色,关键还是看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了。ChinaHR的招聘专页(http://campus.chinahr.com/2010/pages/mtr/index.asp)上也说的很清楚,大家有机会去宣讲会的话,也不妨去仔细询问一番。
我有一些朋友提出对于学习粤语困难的担心。首先我发现我们的香港同事们很多人普通话都很好。每次交流的时候,香港同事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中国人在一起说中国话,不过,我的普通话往往很普通。”结果往往他们所谓“普通”的普通话很是地道,因为港铁有很多与内地铁道部、铁路设计院、城市地铁以及铁路设备供货商的商业往来、咨询项目以及交流访问,每天港铁也有不少乘客是讲普通话的。其次粤语也没有那么难学,每一天耳濡目染不可小视,连我在纯粹北方官话语境长大的人,三个月后基本就能够听懂很多了,加上香港粤语往往有很多的英文词汇,所以相比广东粤语更容易听懂,当然要会说还需要一些努力。
笔者简单的几段话,不如胡总书记半个月前说过的一句话:“香港的地铁管理水平是一流的,希望你们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过来,进一步扩大香港和内地的合作空间。”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们前来聆听港铁的宣讲会,更希望能够和更多新朋友们成为同事,一起拥抱在港铁广阔的发展前景,丰富的成长资源,以及平和但不乏进取的企业文化。
祝大家求职成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