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森认为有三种科层治理、市场治理、混合治理形式。
• 科层制企业组织对内拥有完整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
• 市场协调则基本上是一个现货交易和谈判关系,对未来的机会和资源缺乏直接的控制力。
• 混合治理。混合治理是一种共同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安排,通过部分的共同所有权而享有对伙伴企业资源的控制或直接的约束, 从而可以突破本身的资源和战略约束。 会给企业带来本身无法实现的战略利益。
• 市场与科层制实际上对应于两种极端的治理结构,而在这之间则分布着多种不同形式的或偏向于市场(如长期供应商关系) 或偏向于科层制(如合资企业) 的混合治理结构。 是什么因素影响这些不同的治理结构的选择? 沿着科斯的传统。 威廉姆森(1996) 从比较经济组织的角度对此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 威廉姆森认为从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行为到企业内部的等级控制体系是一个连续渐变的组织结构演化谱线,谱线的一端是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 另一端是完全受威权控制的企业内部管理等级结构, 企业制度化的交易行为必定处于这个从市场到等级的渐变谱线上的某一点, 在该点上该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与内部管理控制成本之间达到平衡。威廉姆森把所有这些处于市场与等级之间的组织形态统称为网络规制结构 。 随着资产专用性的提高, 治理成本也随之上升。 但三种治理结构对应的治理成本上升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市场的治理成本随资产专用性的增大而迅速上升, 混合治理次之,科层组织的治理成本上升最为缓慢。 因此可以初步的确定在不同的资产专用性状况下, 何种治理结构的选择是治理成本最为经济的。
• 在资产专用性较低的情况下,对应的治理结构选择是市场交易。 对于高度标准化的交易来说, 市场是最主要的治理结构, 尤其是当交易重复进行时, 市场最为有效。 因为双方仅凭已有的经验就可以确定是继续保持交易关系还是以极小的转移费用去寻找新交易伙伴。如在现实中, 标准化元器件大多是在市场上寻价购买而不是委托专门厂家制造。
• 而在较高的资产专用性之下,科层治理结构是成本最低的结构, 通过内部集中化降低了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侵害, 同时, 也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投资的潜在收益。 在这两者之间, 即资产专用性程度处于中间状态时,混合治理就是治理成本最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