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在 有 道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心思。”
诗人的眼是细致的,观察力是敏锐的,所以能察人所未察,道人所未道。
法国小说话乔治·桑则以物我合一的体悟,来描述她的心路历程:“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是
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木、是飞鸟、是树顶、是浮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横线;觉得自
己是这种颜色或那种形体,瞬息万变,来去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潜,时而吸露。我向着太阳
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云雀飞时我也飞翔,蜥蜴跳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光闪耀时我也闪耀。总而言之,
我所栖想的天地仿佛全是由我自己伸出来的。”
乔治·桑这种心境,真是 “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并生”。此时此景,惟自在二字而已。
天地万物各司其职,且毫不保留地显现自己地本来面目,只有人想尽办法掩饰自己如璞玉般的美质,
任虚伪、妄念充溢我们的心灵,以至于烦恼丛生,塞自悟门,怎么看得到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
里有一个天堂的启示呢?
人如果能舍弃自我的执着,随时与山河大地融合在一起,和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和诸佛菩萨同
一鼻孔出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任他百花开,秋天随他黄叶飘。在翠竹黄花中蕴含着无穷
的般若,在山河大地中可以看到不假造作的实相,何等放旷、核对那个优游;那乘虚物外、落落独往、
芳韵孤清的写意,是人间极乐!
也唯有在凝视天地万物之美、心物合一时,我们才能超越自我,内心里所有的糟粕与渣滓,才得以
在大自然的清流里漱洗、净化,心灵也因此得以不断的提升……
智慧与丰实,将由此孳长、衍生。
我们不只要做一个万物静观皆自得得任,更要做一个与大自然浑然为一的人,混除物我对待,而进入
没分别的等观、绝对里。如此,才能成为一个“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