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499 0
2010-08-04
西方哲学中的一部分内容不是理论的,逻辑的和学术的,而是信仰的,立场的和目
的的。这一部分内容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划分即实在论。不同的立场,信仰和目的,则哲
学观不同,这是最自然不过的,而且无法调合。理在这种哲学背景下也难免有站队之嫌
,从而从属于不同的立场。失去了逻辑上的真假意义。实在论被马派划分为两大系,即
唯物论和唯心论,实证主义被划在唯心论中。尽管这些论点差别极大,但共通的一点是
它们都是先验的, 通常论述这些理论的方式是归纳性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一种理论
都能找到大量的事实加以佐证,而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信徒, 更经常的是这些理论被用作
其它的命题的推理依据或基石, 使用这种论证方式的人毫不怀疑“基石”的正确性。 实
证主义作为一种研究科学学的方法未为不可, 而上升为一种哲学则跳不出自设的怪圈,
很简单, 实证主义认为没有什么理论可被证实, 那么将此理论作用于自身的结果就不言
而喻了。

    除却先验的内容,西方哲学的另一部分则是辩证法,这是西方哲学唯一有价值的思
想,辩证法于西方哲学, 似乎未能满足人对哲学的基本要求,例如人从哪来,人生意义
等,但作为一种思辩的方法,辩证法不仅是一种诡辩术, 它反应了人的思维状态,语言状
态,进而是世界的状态, 这一状态就是:对世界的任何全称描述必然存在例外, 世界的非
逻辑,非语言,非统一性正是世界状态的最好描述。辩证不仅存在于语言,而是世界的通性
。哲学对世界的把握, 本不应是一种自恰的理论,而是人对世界的一种领悟,一种思想境
界. 例如有唯心,就有唯物,有逻辑,就有悖论.相对于先验的实在论, 辩证思想无疑具有
提纲携领的意义。 把辩证思想作用于哲学研究上,一个显见的结论是辩证法否认任何理
论的绝对性,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什么都没说,而另一方面,一种西方哲学体系必
然建立在一定的先验假说之上,正所谓有所为,必有所持,有所坚持,才能有所建树。
这中间的逻辑不是二值逻辑所能含概的。

    辩证法相对比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只一“道”字足矣 。《老子》开篇即点题“道
可道,非恒道”,在中国,有关实在论的争论似乎远不及西方,从另一方面,中国对辩证
法作为哲学基本思想的领悟远远强于西方,正因为如此,在中国选择一种实在论不是一
个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由当权者根据需要从诸子百家中确立, 这种务实的选择在
中国古代哲学的教科书中被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 真正是毁溢参半. 从“道”看“中庸
”,不难看出中国人对辩证思想的充分运用,它超越了百家之争,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
流思想, 在这种思想下, 神学和科学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各自对立面的辩证关系中,而从
未取得如其在西方所取得的崇高地位,也正是这种处处维持平衡的出世之道,阻碍了科
学的进步,造成了所谓中国二千年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而当其遭到外强的入侵
时,以夷治夷,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方法正是辩证法的最佳注脚, 中国由此选择
西方的马克思实在是彼时彼地无以复加之选。当代中国处于新的全球意识之中,其哲学思
想再次体现了辩证为体,实在为用的革新精神,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也无疑是辩证的唯一
的选择。以这样的哲学处世,正如中国没有产生最先进的科技一样, 中国也极难取代美
国成为世界的中心,这又是“中庸”之道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