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69 3
2010-08-16
对于哲学能否通过传授而得到继承,这命题本身也是我站在边线不肯再进一步的原
因之一,
    因为我并不认为哲学是可以传授的,
    或许是因为从小接触禅宗较多,但除去对“悟”的理解,实际上,我还是认为哲学是
个人将世界投影到内心的过程,或者说构筑属于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不管是多完美的理
论都不可能是世界自身,也即“理”永远非“真”。引进康德所谓的“视角”,便是所有
对于哲学家自身来说是“真”的“理”,当他说出来并传达与我时,这个“理”对于我而
言便是失“真”。
    也就是,哲学是属于个人的“世界”,它同时具有了“个人”和“世界”两个属性。
而当这个“世界”的“个人”属性出现了置换时,它自身存在便被扭曲而偏离了“真”。
仅仅是传播本身就使得存在变质,即使在现实中,也会拿量子力学来对应吧。
    嗯……如果这样说,那就还剩下一个问题,便是我们从他人的哲学中得到了什么,既
然不可能得到对方的“世界”,那我们最多也就是得到构成对方“世界”的材质。也就是
我们将对方的世界分解,同时构筑自身新的世界。互相侵蚀,互相融合。
    我们吃下去的任何东西都不是东西自身,而会分解成最基础的营养元素被我们所吸收

    那么,哲学究竟是营养素,还是食物?既然哲学具有“世界”属性,那么从某种意义
上说,哲学也同样是“世界”。基于“逻辑”的脉络而纠结的整体,以一个“大意识”的
形态存在的体系。也就是,哲学不是营养素,就算是高度提炼,高度概括,哲学也不过是
和世界没有多大区别的 ,属于”言”的另外一种“世界”而已。既然是世界,那就不可能
不被分解。而被分解的化,便不会再是“哲学”本身。
    与其去分解因具有个人属性而被“言”所扭曲的名为“哲学”的“理”,那么由“真
”所产生的“形”,应该更接近“真”本身。也许很多人会说,这话虽然说的没错,可是
如同小说里面世代相传希望最终达到“根源”的魔法家系。不站在别人肩膀上而只是直接
面对“世界”,便相信比任何人都接近“真”,这倒像是一种狂妄了,
    但在我看来相信“哲学”是“真”或者说“哲学”接近“真”的说法,才是最大的狂
妄吧?当然,如果哲学无法接近真,那哲学这个无法创造客观实在的存在到底还有什么意
义?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我只是认为,如同哲学具有个人属性,所以的“意义”自身,
也就不得不具有个人属性。既然意义是个人的,那么得到统一答案的可能,便不会存在。

    嗯,并不是说学习哲学一无是处。至于我到底说了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吧,因为在传递的时候,我所希望传递的“世界”,便不再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6 12:00:49
用中文来八一八的话,"哲学"当分"哲"和"学"两部.

哲--当作智慧讲解;
学--当作学科、学问来作.
如此,可传承当归结到智慧之词的身上,智慧不比聪明和智商,是个玄之又玄的东西,呵呵,所以翻来覆去,当是禅了.

还是版主的食物比喻比较形象啊 ^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5:15:06
看你怎么看了,,如果你把哲学就看成是人思考的产物,那只要有人就有哲学,无所谓传承不传承。。只是存在的形式的不同,最终也会随人的消亡而消亡

如果你把哲学看成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世界到底是什么的任何思考体都在思考的东西,那更无所谓传不传承了。。本来一定程度就是永恒的。。

其实人的很多思考也是。。无所谓是否继承了,只是不同的时期,给它起的代号不同而已(*^_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6 15:36:05
我的观点和版主相似,哲学不可以被传授,哲学的掌握在于自身的经历和悟道。正如王守仁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先有了自身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再经过自己的悟道,从而有了进一步的经历,如此反复,方能有所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