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piaopiao (piaopiao), 信区: Postgraduate
标题: 与大家分享自己找工作的心得体会,同时借此机会向给我帮助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Jan 16 13:56:38 2008), 站内
            随着寒假的到来,找工作的进程要告一段落。现将找工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应该不算面经,毕竟没有面经详细)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同时也为自己攒人品。(因为自己从别人的面经中受益颇多) 
            心得、体会:
            1、精心准备一份很好的中英文简历,最好以一些外资企业网上申请时填写的内容为蓝本准备自己的简历,这样的简历应该是比较好的且可以一劳永逸,网申时通常只要copy就可以。另外自己每一次网申所填写的内容(尤其是open 
            question)一定要保存,通常面试时会问到。还有千万不要“编”自己的简历,因为面试时一般会问一些简历上的内容,尤其是自己实习和工作的一些细节的情况,如果是编的,一般会露马脚。
            2、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经常会在宣讲会和BBS听到看到同学的言论:XXX单位不要深大的学生?!虽然我没有经历这样的情况,但可能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个人认为这时应该定位准确,不卑不亢、得体大方,展现深大学子的风采。找工作本来就是双方选择的过程,用人单位有自己的标准选择应聘者,我们应聘者也有自己的标准选择用人单位,他们有权力对我们说NO,我们也有权对他们说NO,如果你自己觉得底气不足,那就自己练内功,提高自己的素质,不要去过多的抱怨和指责,个人感觉找工作还是自己的素质最重要。如果遭拒绝,也说明自己的性格等各方面和用人单位的文化等方面不契合,自己确实不适合那个岗位,就算得到,也不一定会工作顺心有很好的发展。其实面试官通常都是阅人无数的“人精”,通常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以后的过程不过是不断验证自己判断的过程。一次同学去面试,回来后肯定的说那个职位毫无疑问就是自己的了,因为他自己都能感到其他几个一起面试的明显不适合这个岗位。 
            3、找工作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见,最好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对于某个用人单位、以及职位的看法,大多数人都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因为他们自己根本没有这样的工作经验。如果一时还很盲目,建议向已工作的师兄师姐多请教,真正在那个行业、那个用人单位工作的人才最有发言权。个人觉得对于第一份工作,行业、培训机会、岗位的职业发展前景很重要,而薪酬不是最主要的。听几位在银行工作的师兄说,如果选择了在银行工作,基本可能一直在这个行业了,就算跳槽也是在不同的银行之间跳。 
            4、态度决定一切。有了积极认真的态度,经过精心的准备,最终获得offer的机会会更大。在此称赞一下同班HEAVEN(已拿强生销售管培offer)同学,几乎每一次笔试、面试都是精心的去准备,我现在还记得为准备强生的面试,HEAVEN同学几乎早晨6点左右就起来在走廊朗读自己准备的英语面试答案,为面试英语做准备。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机会多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自己认为最好最心仪的机会。 
            5、多利用网络寻找就业机会,多看别人的笔试经验以及面试经验。 比如应届生。
            6、面试时一定要礼貌、稳重、得体、大方。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某某同学特别受老师喜欢,因为他特别懂礼貌、与人打交道时稳重、得体,能够很好的与人进行沟通。面试过程(尤其是face-to-face面试),其实就是和面试官沟通、让面试官喜欢你的过程,只要得体、大方的把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展现出来,相信一定会顺利的通过面试。另外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一定要想清楚,面试官希望从这个问题中看到自己哪方面的素质,然后有条理的,最好言简意赅的回答问题,向面试官展现自己这方面的素质,不要绕来绕去,不知所云。如果有些问题自己不是很清楚,也不要故作聪明的在问题上“绕圈”,建议礼貌的告诉面试官,自己对这个问题确实有些不懂,可能问题超出了自己的专业领域,而自己平时也没有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如果自己对这个问题虽然不是太懂,但还是有些想法,可以继续说,但我自己对该问题有些想法,请面试官批评指正。面试结束后,面试官通常会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他。个人觉得这时不一定非要问一些看似“惊天地、泣鬼神”其实与自己应聘该职位完全没有关系的问题。建议此时问的问题最好与自己申请职位有关,能够向面试官传递这样的信息:自己确实很喜欢这个职位,如果得到该职位,一定会踏实努力的一直做下去。面试结束后一定要向面试官表示感谢,感谢面试官给自己这样一个机会,以及面试官的时间和分享的内容。至于告别前的握手,个人觉得应聘者不应该主动,如果面试官主动和自己握手,一定要积极的礼貌的回应。 
            7、今年中资银行通常的笔试试题类似于公务员考试试题。如中国银行深圳分行是公务员试题+考研或6级英语类考题;农行深圳分行也是类似公务员试题+金融会计类基础知识(比重不大);工行深圳分行是类似DDT德勤的性格测试+公务员类试题。而外资银行和四大通常是SHL考题,(想了解SHL的更多内容,可登陆SHL的官方网站,有个在线做测试的地方,建议大家用截屏的方式把试题复制下来(当然SHL公司认为是非法行为,所以大家低调点就可以了),同时还可以去一些论坛找SHL的样题,总之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便捷的工具)。HSBC、Standard 
            chartered(除SHL外还包括性格测试)、DBS 
            bank、恒生银行等都是标准的SHL试题,其中(HSBC与恒生银行的题目完全相同,可能因为HSBC控股恒生)、Standard 
            chartered和DBS 
            bank的SHL试题类似(图表类似,有些是完全相同,还有是图表相同,数字不同)。KPMG也是SHL试题,不同的是今年KPMG的数字部分是全中文的,降低了难度。EY安永是英文测试,包括5道数学逻辑测试,以及英语改错、回E-mail等。DTT德勤是性格测试,其实性格测试还是比较好通过的,个人感觉就是把自己说成铁人就好了,但同学说他的选项比较中性,也通过了测试,具体标准实在不清楚,希望知道的同学能告知、补充。强生的笔试内容比较杂,也比较难,记得包括公务员类、英语测试等。建议大家有时间做做公务员试题和SHL试题,可以做到一劳永逸。 
            8、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喜欢用群欧(group  discussion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面试,一般都是几个人围坐在一个,每个人手里发一份材料(外资通常是英文材料和问题),要求应聘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起讨论逐个解决材料中的问题,最后就你们达成的共识作个陈述(也有的没有要求做陈述)。一般讨论是用中文,陈述用英语(本人没有参加过英语讨论)。讨论过程中,面试官一言不发,坐在各个角落对每个人的表现打分。个人感觉小组讨论确实是一种比较科学和有效的选拔方式。对于小组讨论,自己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在此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个人感觉,不同的行业对于应聘者的特质要求不同,所以在小组讨论中衡量的标准也不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看重的是Teamwork(团队合作精神),有的在小组讨论时会明确强调这是一个无Leader的小组讨论,不需要Leader。所以在小组讨论中,最好不要去做Leader,而是要做一个合作的成员或协调者就好。但是一定要积极的参与讨论,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神情,不要太aggressive,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发言,如果需要打断别人的发言,也要礼貌的说:“对不起,打断一下,我个人认为…”。最好有建设性的意见,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学会仔细倾听别人的观点,及时改正自己错误的观点,并积极的对别人正确的观点说YES。如果确实没有建设性的观点可以在别人的观点上进行发挥,同时指出:“我觉得某某的意见很好,我完全同意,我们是不是怎样怎样”。有时还要学会为别人创造条件,主动把发言机会让给别人,其实你所做的面试官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另外自己要对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有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如果感觉自己已经处于劣势,一点要主动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如果自己英语口语不错,一定要争取最后做英文Presentation的机会,这样胜出的机会会更大。而快速消费品行业,个人感觉更看重应聘者是否具有做leader的潜质,当然不是告诉大家在小组讨论时要刻意去做leader,如果自己能力不足,通常会弄巧成拙。还是和大家分享在HSBC的宣讲会上从一个管培GG那儿得到的建议——Be yourself。其他的与以上同理。讲一下自己在强生的群欧经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因为对快消行业不是太感兴趣,只是本着收获面试经验的态度去的,所以表现的比较低调,没怎么发言。只是开始时在第一个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且基本被大家接受。小组中一个中大的GG主动做了Leader,大家还没怎么看材料便提出要某个英语好的帮大家说说材料,没有人响应,第二次提出是遭到我同学的反对。但该GG最后还是让他中大的校友回顾了一下材料,基本没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后来该GG比较合作,主动同意了我同学提出的方案,最后该中大GG通过了小组讨论。我的同学表现很出彩,领着大家完成了第二个问题,然后拿出了第三个问题的全套详细的预算方案(事后,所有讨论参与者都表示当时根本还没有考虑第三个问题,我同学在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自己埋头完成了第三个问题的全套方案)。在第二、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中我只是就大家忽略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补充。最后做陈述时,我主动提出,某某同学(已拿宝洁offer,所以比较低调)没怎么发言,我们是不是把做陈述的机会给他。获得大家的一致同意,在该同学陈述完后,我又补充了一点比较有创意的想法,最后我也通过了小组讨论。
          以上就是到目前为止,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我的帖子能够抛砖引玉,让其他找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同学多为深大的同学奉献笔经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