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97 3
2005-01-0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right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45><FONT face=宋体 size=2><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FONT><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4e522e><FONT color=#4f004f><FONT color=#000000>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 </FONT></FONT></FONT></FONT></TD></TR>
<TR>
<TD class=z1 vAlign=top colSpan=2 rowSpan=7>
<DIV align=center>
<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width="100%">
<P ><FONT color=#00172f size=2>  从本世纪的3O年代后半叶起到70年代初年问,随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经济界的统治思想,以维持经济稳定为目标的ZF干预经济政策也为西方国家所广泛接受。但在这些国家里,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并没有消灭;即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仍有后来成为7O年代自由主义代表的人物著书立说,鼓吹回到19世纪自由主义所崇奉的自由放任学说。他们这种在当时不合时宜的声音当然是不入众耳的。在5O年代和6O年代间,这种主张在若干的据点上有所发展,但仍然不引人注意。但到60年代后期和7O年代初期,以凯恩斯主义理论为依据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政策遭到了挫折;具体表现为在1973年后不断出现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所不能解释的“滞胀”现象;从而带来对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怀疑。
  于是在奥、德、英、美国中出现各种不同理论形式的新经济自由主义派别。他们都以古典派的自由放任学说为其经济思想和主张的渊源,在他们的著作中,我们经常感到“一只看不见的手”作用的踪迹。他们也不是只复述旧观点而对旧观点有所增益,有所侧重。他们或明或暗地,都以凯恩斯经济干预主义为批判对象,以恢复充分的市场自由竞争为其政策主张的基调;否定国家经济计划的作用与价值;怀疑一切社会福利的保证;主张保守的财政、货币政策。一般人们都认为,维也纳大学,弗赖堡大学、伦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为新自由主义的重要阵地。但我们无宁把新自由主义分为以哈那克(F.A.Hayek为代表的新奥地利学派;弗莱堡学派;以弗里德曼(Friedman)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包括理性预期派)和供给学派。 “新奥地利学派”的代表哈那克是新自由主义阵营中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他的《通向农奴制的道路)(1944年)一书,毫无保留地,搭击一切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他那样的坚定的,而在当时已经是被认为保守甚至顽固的立场,至少在当时已风靡一时的凯恩斯气氛中,使得这本书的发表,如他自己所说的,“得到一个不好的名声”(《纽约时报》,1979年5月7日,转引自《世界经济译丛》198O年第5期第42页)。
  哈那克对经济自由主义的维护,植根于“个人的自由高于一切”的价值判断的准则中。他一再强调经济学应成为有理想的科学而理想就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赖以表达的私有制和自由竞争。
  哈耶克认为私有制是最好的制度。他承认私有制的社会是“富人得势的世界”在私有制社会中,无产者须被雇于有产者。但如果受雇者不满意于受雇的条件时,他可以另行寻找工作。而在公有制之下,他不得不服从于作为唯一雇主的,拥有极大管理垄断的,国家所支配。他称废除私有制的社会为“只有得势的人才能致富的世界”。而他认为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只有得势者致富的世界”好得多。
  他对计划经济采取极端否定态度;列举在计划经济下,种种可能的弊端。但他认为计划经济最大的弊端是:经济的集中必然引起政治上的极权。经济上的计划化几乎涉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包括个人的工作性质,就业差异,分配区别等等。这些经济职能的集中必然引起政治权力的集中和滥用,并导致个人自由丧失,其结果必然是社会的农奴化。
  哈那克还在货币这一具体问题上反对凯恩斯的国家调节措施。“货币的非国有化”是他的设想。他把私营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作为货币改革方向。他不赞成恢复金本位制度,因为虽然金本位制度似可使市值保持稳定但却无补于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和滥用的消除。
  弗莱堡学派是西德当代的新自由主义学派。由于它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欧根(w. Eucken),罗普克(w.Ropke),艾哈德(L.Erhard)等人都任教于弗莱堡大学,故被称为弗莱堡学派。他们原来是一批旧经济主义的信奉者,但在3O年代及战时环境下他们不得不放弃旧式的“自由放任”的主张,承认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弗莱堡一派的新自由主义者的境遇获得复苏的机会。在5O年代和6O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德特别流行。 弗莱堡学派新自由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他们的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早在4O年代,欧根就提出了所谓经济的“理想型的概念”。他和他的追随者认为“理想经济模型”有两种,一为“自由市场经济”,另一为“集中管理经济”。“自由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资本主义经济是“自由主义”一种,但不是唯一的形式。“集中管理经济”则是通过ZF计划和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的经济。它也有各种***形式。
  弗莱堡学派称他们的提出的”社会市场经济”为“自由市场经济”这一”理论经济模型”的最完善的体现形式。它不同于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因为它不再具有资本主义这一“自由市场经济”***形式的缺点和弊病。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私有财产权得到保障,自由竞争主宰着市场,资源的配置和收入的分配,通过市场经济来进行。但在这基础上,国家却以维持市制的稳定,发展交通、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实行某种程度的收入再分配,计划长期的经济发展政策等等活动,来协助市场经济的稳定。在一意义上,他们所强调的所谓“经济人道主义”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但在基本理论上和主要政策上,它仍然属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类型,是经济自由主义。
  在新自由主义各派中,以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是其最强盛的一派。货币学派有时被称为芝加哥学派。美国芝加哥大学在经济学理论方面具有两个传统。一是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二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因为他的著作绝大部分所阐述的是关于货币理论的见解,而他自己又说过,芝加哥传统就是坚持货币研究的重要性(参考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研究》,1956年,芝加哥,第232页),人们经常地把弗里德曼的经济思想简单地局限于货币主义。这看法是有片面性的。弗里德曼的基本经济思想是经济自由主义。货币主义只是其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实际上是对于基本思想的偏离,但表现形式却掩盖了基本思想的真相。
  弗里德曼是经济自由主义一个极端的维护者。他一方面相信自由市场能顺利地解决一切经济的问题,赢得社会资源的最佳分配,为个人谋得最多的福利。另一方面,他又确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会最终为个人既得利益所操纵利用,让本为增进公共利益的措施让“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向增进私人利益的道路。由于时代和环境的支配,他以凯恩斯经济为他的直接的批判对象,而以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否定,为其批判的突破点。他认为凯恩斯的一切主张都是多事。只要在货币量方面维持一个比例于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稳定就得到了保证。
  供给学派是本世纪7O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自由主义流派。它是趁这一时期在西方国家存在着滞胀现象之机以凯恩斯主义反对者的面目出现的一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有孟德尔(R.Mundell),拉弗(A.B.Laffer),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吉尔德(G.Gilder)等人。由于除了复述萨伊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所谓定律并以此来反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外,它几乎没有任何理论可言。
  它只是一个松懈的派别;任何强调供给的作用主张刺激私人投资生产者都可以算是供给主义者。 完全竞争和市场经济是萨伊定律的前提。因此,供给学派主张让市场调节发挥作用,反对一切ZF对国民经济的干预。他们强调说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增长。对于如何促进生产增长,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主张。首先是,降低税率以刺激私人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增加社会投资总供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其次是放松诸如关于价格、工资、劳动雇佣、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商品检验、贸易及证券交易等等方面的ZF的干预和限制。其三是,通过精简ZF机构,减少公职人员,取消各项社会福利措施以削减ZF开支,消除财政赤字,争取预算平衡。其囚是,恢复金本位制,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货膨胀。上述的措施全是以增进供给为目的的,但又全是消极性质的。
  供给学派在70年代后,能在社会上做出许多喧声,赢得了颇为引人注意的地位,实际上,只是借重于英美两国ZF执政的青睐,来自他们的主张成为这些政治人物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础的作用。
  上述新自由主义各亚派都假7O年代滞涨的机会,或明或暗地,以反凯恩斯主义为突破口,企望为经济自由主义创造卷土重来的业绩。但是经过了70至80年代,西方经济理论实处于低潮的时期之后,应该说,这些新自由主义者虽然当时都做出努力,但事与愿违,他们并不能夺取国家干预主义之席,恢复其过去在西方经济学中一度占据统治思想的地位,虽然凯恩斯作为近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大天使的形象到今日还没有从70年代初以后所受到严重的损害中恢复过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百余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终于导致“完善自由市场”神话的破灭,使经济自由主义成为不切实际的理想。于是国家干预主义就可以稳定地和它处于分庭抗礼的地位了。
  有趣的是,在今天,似乎人们习惯地把这些新自由主义者叫做保守派而把凯恩斯和其追随者说成为开明派。这种称谓的区别恰恰颠倒了历史的传统。从18世纪末直至2O世纪初,人们公认追随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者为无可争辩的开明派;而诸如重商主义,官房学派,国家主义,历史主义等形形色色的国家干预主义者都被目为保守派,是凯恩斯的出现才颠倒了这称谓区别的旧传统。
  这一颠倒,在今日的因袭,是否对这两个思潮消长的动向有某种启示呢?
</FONT></P></TD></TR></TABLE></CENTER></DIV></TD></TR></TAB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6 22:49:06
谢谢楼主无私奉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7 09:52:14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8 09:46:26
谢谢楼主的奉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