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9791 111
2006-05-10
转贴:一位博士高论:不准农民子弟考研!(这种博士就是垃圾!!)
我是一名博士生。虽然对:“一流学士,二流硕士,三流博士”没有那么大范围的流传。但是也可以看出些类似的问题。

我仔细看过我们学校一个本科班的学生档案,一个硕士班学生档案,一个博士班学生档案,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本科班的学生在高中都是优秀学生,动手能力,底素都很不错。有很多从小就在大城市长大,受到过良好的工业文明熏陶,见多识广,档案中有很多这些学生得到的各种奖励和优秀经历。 <BR>再看硕士生,本校毕业的本科生源只占了1/2甚至不到,那1/2学生的档案表明,这些学生90%都是中国三流大学毕业(大部分学校连研究生都没有),他们考研分数很高,这是事实。但是他们的考试成绩是建立在大学四年专门对着考研而来的。这些学生的档案很平庸,80%都是农民,读大学的主要目的是考研,早早开始准备,没有干过什么。档案里记载的这些学生的情况大大不如本科生班。

最后看博士生,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应届的和在职(定向,委托培养,或者工作后不想干了又读博的)各占一半。应届的里面在本校读过的只有不到1/4。在本校读过本科的博士生也就1/8-1/10。 那7/9的学生里很多大学都是四流的(也就是说全国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的大学),硕士的大学是三流的。因为考博士容易,就业困难,所以很多女生喜欢考博士。 在应届的学生中,90%是找工作不理想的,被刷下来的,要考博士,想通过这个学位抬高身价。在在职的或者工作过的中,40%是为了解决老婆孩子或者自己北京户口,或者要换个地方,想到北京来发展的,另60%是工作没意思,出来读书,想快点混职称的。

研究这些博士生的档案,90%以上是农民出身,没真正见什么世面,也没担任过各个组织的什么要职。思维方式以读书考试为主。档案中没有什么突出的记载,平庸的简单的记载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工作经历。脱产来读博士的在职的或者工作过的学生99%都不是单位的工作骨干或者身担要职(就是那种缺了地球不能转的),也没有得到过什么特殊的奖励,仅仅有硕士的一纸文凭而已。这些人来学校很多就是混文凭,解决自己和老婆的户口等。 看了几个博士后的,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除了和学历有关的记载外,几乎什么都没有, <BR>100%是农民出身。档案里绝大多数都是考试成绩之类的东西。 <BR>

综合以上情况表明,博士从总体上确实是三流的。一个人在文化底素是几流,基本上不用等到大学四年,到大三的时候就能基本定下来了。我也是个博士生,更能清楚的体会道中国高校博士生的层次。除了有个文凭外,其余的真是不怎么样。 本校虽然算不上中国最一流的大学。但是博士生的声誉,比如全国百佳优秀博士论文,各种重要奖学金(比如微软学者等等)全是靠博士生里面不到1/5的在本校就读过本科的学生来维护的。除去4/5 的博士生,几乎不会影响本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BR>强烈建议,学校应该减少博士生招生规模。 我为我们学校这种现状敢到悲哀。从我接触到的历届本科毕业设计的同学,非常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没有读研,到一般单位就业,拿着一点微薄的收入。强烈呼吁学校 增加 本科生保研比例。现在保送比例太低太低了。比如,2001年,某系毕业180个本科毕业生,该系招收200名研究生。但是大四的学生课程反而比大三紧,老师不会为考研的学生开绿灯,期终考试卡的很严。还经常抓本科生到教研室干活。学生们也没有体会到社会上考研和考 GRE的压力,很多学生到了11月才有时间准备考研。最后大部分应届学生都考不上,考上的才20多人,加上保送的连当年录取的硕士生的一半都没有(仅60多人,剩下140全是中国三流大学的集团军)。适当的交流是好事,但是外来的比本校的还多,这是不是有很大的问题了? 本科教育很重要,一个大学的本科教育氛围和经验对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有重大影响。相比之下,硕士和博士所在的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影响就很小了。这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悲哀。 <BR>另外建议,中国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改成本科毕业申请制,以所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科研经历,奖励,成果,和重要经历等的证明材料,配合一两门骨干课程的笔试成绩为是否录取的主要标准。这样从根本上可以避免二流的硕士,三流博士。 还可以省去每年组织研究生考试和复试的费用。那些考生花了多少冤枉钱啊?如果不考试,很多国内的优秀学生还是愿意读研的,优秀的学生读研,读博,研究生整体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另外,研究生阶段主要靠学生自己领悟和学习,老师起的作用不是很大。研究生的培养水平主要取决于 经费 和 生源 。有了经费才有必要的条件,有了好的生源才能在好的条件下有所创造。

因为,研究生教育不是大众教育,是精英教育,是创新教育。上研究生之前就没有体现出精英的素质,没有体现出创新的苗头,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够录取呢?不是一个人想学就可以上,更不是一个人考了几门试,成绩高了就可以上。国家的师资是很有限的,要用有限的师资培养更多的精英才是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自学成材应该受鼓励,但毕竟不是一个国家的主要培养方向。</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10 13:07:00
哎,我觉得从幼儿园就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未来了,不如从幼儿园开始评院士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0 13:08:00
或者看你爸爸妈妈就知道你是不是个人才啦,你不用参加高考啦,让你爸妈来直接参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0 14:00:00

我怎么看都觉得楼主有点看不起农民,谁说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就素质低、动手能力差了?太片面了吧!很多考研的本科生就读的本科院校也不错,只是想换个环境,换个专业,别以偏概全!

[此贴子已经被jerryliu于2006-5-11 8:39:5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0 14:00:00
sorry!刚看到是转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0 15:52:00

这种看法其实是很片面的,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考进一流学校的学生如果不努力,报着学校的名头就一定比次流大学的努力的学生有培养潜力吗?高中的失败就要让他一辈子不能翻身吗,在经济学里讲市场竞争,一个一流大学的学生考不过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只能责怪他们太不争气,大家知道高考都是应试教育,也存在一些学生埋命苦读而没有多少创新思想的学生,其实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仅给予大学生平等的竞争机会,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一流大学的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没有竞争的保护他们只能越保护越弱小,一流大学的学生真不不该有这种需要保护的想法,因为学校给予了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报考资源,而且在高考的时候就是胜利者,只要你肯努力是不会输给其他较差学校学生的,另外,对农民的歧视也是让人鄙视的,农民本来在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享受的教育和其他很多条件都和城市孩子是不对等的,难道他们经过比城市孩子更多的努力也不能获得一点点回报吗,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也不能给予他们吗?我绝对更多的是应该给他们一点政策倾斜,这种优越的样懒汉的思想真是非常愚蠢的,如果象你这样的制定政策,那么这个国家不完蛋才怪,你能指望那些没有压力,考取一个好学校就不用在努力而什么都有的人为国家做多大贡献呢?

哎,还是学经济学博士说的话,真是悲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