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的目的 初生之時,人與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在成長的過程中,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接受了人性教育,而動物則接受了動物性的教育,如果人從小接受的是動物性的教育,那麼人也就變成了披著人皮的動物,印度狼孩便是典型之例。不過,這還算不是最壞的,最壞的則是人接受了魔的教育,從而使人變成披著人皮的魔。
所謂人性,其實就是神性的最低體現,是神對人的最低要求,也是人成為人的最低標準。
神性,就是宇宙性,是宇宙的根本特性,它充滿於宇宙蒼穹之中,凝聚於萬事萬物之內,其一為真,使宇宙萬物、蒼穹眾生在不同空間、不同層次、不同時間、不同觀察對象之前顯現出不同之相,使之能夠區別,能夠辨析;其二為善,善使萬事萬物和諧相處、生態平衡、循環運轉,以致無窮;其三為忍,忍使宇宙萬物克已守法、長存於世。此三者,三位一體,互補互現互成,永世不變,可謂宇宙之最高標準。由此,延伸出許許多多與此相關的觀念、理論,如求真、務實、和諧、為民、忍讓等等,等等........
傳說,人是由神按照自己的樣子用泥土製造的,當神用泥土捏成人形--人的物質身體、亦稱人皮、人之硬件--之後,給這個身體吹了一口氣--注入了靈魂,即人之軟件、人性,這樣人就誕生了。
人誕生之後,在魔鬼的引誘下,學習了許多魔鬼的東西,使人就漸漸地魔化了。
魔化的教育可以使人變成鬼!魔性是與神性相對立的,魔性就是假、惡、暴,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自私、貪婪、欺騙等等......
學習可以給人注入不同的特性,注入什麼樣的特性,就能使人成之為什麼樣的人。
注入神性,可以使人變成好人、善人、仁人君子、聖人、神人;注入動物性,可以使人變成動物;注入魔性,可以使人變成壞人、惡人、魔人。
二、學習之術
學海無涯法作舟,書山有路樂為徑。
三、學習之功
學習,不僅可以使人變成不同特性的人,也可以使人掌握不同的技術。掌握了技術,特別是先進技術的人,稱之的人才,人才,亦稱工具。不同的技術工具掌握在不同的人手裏,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具有神性的有德之人掌握了技術,可以為人類服務;具有魔性的缺德之人掌握了技術,可以毀滅人類。
所以,人才具有方向性,是失量,其失量的方向由人性確定。如將不同的人才聚合在一起,其和可以大於零、可以等於零、也可以小於零。
四、教育之成敗
培養人的教育,即將人培養成具有神性的、掌握一定技術的人的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是成功的;培養人才的教育,即僅把人培養成自己或集團需要的工具的教育,是愚人的、不可持續的,必將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