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347 5
2010-08-25
周国平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作家,2003年我先是看了他写的《灵魂只能独行》,感觉很吸引我,记得有一句“每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之后我陆续看了《各自的朝圣路》《守望的距离》《安静》等,感觉他的文字细腻,表达流畅,一些哲学思考可以很容易被理解,周国平80年代写了一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掀起了一股尼采热,现在这股热冷下来了。周国平说,“一个人不是作为大众追随一种思潮,而是作为独立的个人思考人生,这可能更符合哲学之本义的状态。”周国平认为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以及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她们带来快乐,是人生的两大幸福。周国平很欣赏女性,自称是女性崇拜者,在他写的《女性拯救人类》一文中,认为人类要更多地倾听女性的声音,更多地具备女性的品格。“文明已经把我们同自然隔离开来,女人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最后纽带。”“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他的书挺受女性的欢迎,据说是比较会体察女性的心理。周国平喜欢的哲学家都不是学院派那种构建庞大体系的哲人,比如康德,黑格尔等,而是一些“诗人哲学家”,比如尼采,蒙田,帕斯卡尔等,他们以随感录的形式表达哲学,周国平的散文也大多是随感的形式,是以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进入读者群的。从他的《我的心灵自传》中他说这一生遇到的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在北大求学时的同班同学郭世英,郭世英把他引领进一个世界文学和哲学的宝库,令他看到了珍宝,从此懂得区分宝物和垃圾了,郭世英的独立思考的思想者素质也给他重要影响。周国平很小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通过写日记和自己谈心,“其实写作、写日记的主要作用不是让你成为一个作家。”周国平认为,通过写日记,关注生活对于个人的意义,就不光是在过日子,而是带着情感去生活,关注生活的这些过程。通过写作,把内在的眼睛练得敏锐了。“我觉得我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说是比较敏锐的,比较清醒的,不会糊里糊涂,这个东西就是写作给我带来的。”。他在北大哲学系的课堂上常常偷看课外书,也经常逃课独自学习,最后期末靠临时记诵就取得了好成绩。这些聪明的行为给他赢得了许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他认为即使在教学正规的情况下,自学能力的培养仍然是重要的,一切有创造力的学者在本质上都是自学者。他的《妞妞》一书写出了对死于一岁半的女儿的可爱和可怜,我看了忍不住落泪,他通过写作和这个苦难拉开了一段距离,而且通过这本书反映了中国医疗界的不良现象,促使人们反思现代医疗的种种弊病和腐败现象。他安于以读书和写作为主的智性生活和以性爱和亲子之爱为主的情感生活,他很幸运地在爱情和写作中获得了人生的主要幸福.他认为他的灵感来自于将心比心,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人性是相通的。他认为好的作家无论写什么,写的是自己,同时又是整个人生和世界。他追求质朴而简洁的文字,通篇寻常句子,读起来却与众不同。通过阅读他的书籍,使我也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也就是他的一篇文章所表达的一个人有三种人称“我,你,他”,要把自己作为“你”来看待,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和活在这个尘世的自我以指导,人不能没有朋友,而这个精神性的自我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学哲学就是要把这个另一个自我变得强大起来,哲学能教会人一种分身术,令精神脱离肉身,静观和俯视尘世的一切。
          他对现在的教育界、学术界的种种怪现象看得很清楚,有许多文章都是针对教育而写的,他认同卢梭的观点“教育就是生长”,此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例如以后找工作等。他认为现在的教育没有了灵魂,只是一个徒有其表的教育,现在的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并认为这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有关系。他认为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应该以优秀为目标.学生应该对知识充满兴趣,做知识的恋人;并且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做知识的主人.他对中国人缺少什么也有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中国人、中国文化缺少精神性,或者说精神性相当弱”,他认为孔孟和后面的儒家的代表人物都是些想当政治家而没有当成的人。而出路是要尊重精神价值,有更多人从事以精神价值为目的本身的学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5 22:15:11
邓晓芒是武汉大学的哲学教授,曾经做过知青,他说过“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学生生活都只不过是在为他踏入人生作准备而已。”我看了他写的《邓晓芒讲黑格尔》《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康德哲学讲演录》《人论三题》《新批判主义》等,文笔虽不优美,但思想十分深刻,思辨性很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十分深刻的,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消自由意志的文化,儒家“有意志,没有自由”,道家“有自由,没有意志”,个人没有个体独立性。他对21世纪初涌现出来的国学热表现出批判的态度,今天的道德沦丧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时代的“礼崩乐坏”有着完全不同的病理机制,而改变的方法应该是致力于为我们的孩子建立起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格和辨别真伪的智慧,而不是继续向故纸堆里的道德说教来寻求答案,他尤其批那些给孩子们灌输“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恐惧心理的成年人,这些人通过要求孩子们机械背诵经典,把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哲学乌鸦”黎鸣也说过“人的记忆就像海绵一样,要有方法,但是不要把记忆抬得太高,其实记忆力、理解力还有创造力,这三个力就像三足鼎,应该一样长才行。你一个很长那两个很短,它就站不住,就强不了。现在有些父母亲特别花功夫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花很多钱让孩子去学记忆方法,这不是培养孩子,反而是害孩子。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要齐头并进,既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又要有很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其中的理解力最关键,最枢纽,而且更多的是来自后天,它既启下,记忆力,又承上,创造力。这其实就是逻辑为什么重要的根本原因,因为它实际上就是理解力的核心。所以为什么学逻辑有那么重要啊。”邓晓芒创立的“新批判主义”的目的是“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和新保守主义和新儒家针锋相对,他认为“当代中国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一切创获,包括本世纪最后这20年所达到的新的辉煌,无一不与五四精神的文化开拓有最本质的关联,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一种文化自我批判精神,它以鲁迅为其最高代表,但仍然有其局限性”,并提出了新批判主义,并认为西方文化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是因为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现在中国有一股思潮是反对思想解放的,他们认为这样会把我们的传统丢掉了,但其实我们从小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想丢也丢不掉。新批判主义的一个特点是“并不反对关注现实问题和批判传统文化,但首先主张个人对自己的反思和自我批判,并以此来涵盖前一种批判。”
     总的来说,周国平使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而真正入门是我看了邓晓芒的书以后,前前后后花了长达6年的时间,周国平的文章特点是通俗、有文采;邓晓芒是深刻、逻辑性强,周国平也认为要“批判作为儒家文化之核心的等级伦理观念,倡导尊重一切个人的生命权利和人性尊严的人文精神”,周国平的影响主要在于一些个人,而不是大众。邓晓芒的文章主要是影响知识分子、学术界,然后在作家里面,在社会上的读书人里面会有一些影响,通过他们就可以影响到下层社会的人了。我对周国平和邓晓芒感到钦佩,因为现在的中国这样的有灵魂的知识分子很少。不过,作为他们的读者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使我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柏拉图说“哲学就是对死亡的练习”,只有当一个人认真思考了死亡以后,才会真正地珍惜生命,才能有一种要活、要更多的活的渴望,有一种“赶快活”的紧迫感,就像邓晓芒说的:“一切均为虚妄。唯有工作是实在的,“我的工作”。”
          周国平的书现在已经不那么吸引我了,书越读越少,发觉已经懂他了,而最近我在看邓晓芒的《灵之舞》,因为没得卖,所以下载到mp3上看电子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2:28:10
我也很喜欢周国平的文章,我最喜欢周国平讲的“安静而充实”的境界,将其作为生活准则,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5 22:45:19
读过一些,很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0:04:13
周国平代表诗化哲学,邓晓芒代表理性哲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6 17:26:50
诗化哲学,理性人生;
理性哲学,批判人生。
诗化抑或理性,都是一种真实人生、善意人生,我心向往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