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是武汉大学的哲学教授,曾经做过知青,他说过“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而在此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学生生活都只不过是在为他踏入人生作准备而已。”我看了他写的《邓晓芒讲黑格尔》《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康德哲学讲演录》《人论三题》《新批判主义》等,文笔虽不优美,但思想十分深刻,思辨性很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是十分深刻的,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消自由意志的文化,儒家“有意志,没有自由”,道家“有自由,没有意志”,个人没有个体独立性。他对21世纪初涌现出来的国学热表现出批判的态度,今天的道德沦丧与两千多年前孔子时代的“礼崩乐坏”有着完全不同的病理机制,而改变的方法应该是致力于为我们的孩子建立起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格和辨别真伪的智慧,而不是继续向故纸堆里的道德说教来寻求答案,他尤其批那些给孩子们灌输“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恐惧心理的成年人,这些人通过要求孩子们机械背诵经典,把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哲学乌鸦”黎鸣也说过“人的记忆就像海绵一样,要有方法,但是不要把记忆抬得太高,其实记忆力、理解力还有创造力,这三个力就像三足鼎,应该一样长才行。你一个很长那两个很短,它就站不住,就强不了。现在有些父母亲特别花功夫培养孩子的记忆力,花很多钱让孩子去学记忆方法,这不是培养孩子,反而是害孩子。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要齐头并进,既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又要有很强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其中的理解力最关键,最枢纽,而且更多的是来自后天,它既启下,记忆力,又承上,创造力。这其实就是逻辑为什么重要的根本原因,因为它实际上就是理解力的核心。所以为什么学逻辑有那么重要啊。”邓晓芒创立的“新批判主义”的目的是“继承五四,超越五四”,和新保守主义和新儒家针锋相对,他认为“当代中国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一切创获,包括本世纪最后这20年所达到的新的辉煌,无一不与五四精神的文化开拓有最本质的关联,五四精神的实质是一种文化自我批判精神,它以鲁迅为其最高代表,但仍然有其局限性”,并提出了新批判主义,并认为西方文化之所以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是因为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现在中国有一股思潮是反对思想解放的,他们认为这样会把我们的传统丢掉了,但其实我们从小受的是传统的教育,想丢也丢不掉。新批判主义的一个特点是“并不反对关注现实问题和批判传统文化,但首先主张个人对自己的反思和自我批判,并以此来涵盖前一种批判。”
总的来说,周国平使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而真正入门是我看了邓晓芒的书以后,前前后后花了长达6年的时间,周国平的文章特点是通俗、有文采;邓晓芒是深刻、逻辑性强,周国平也认为要“批判作为儒家文化之核心的等级伦理观念,倡导尊重一切个人的生命权利和人性尊严的人文精神”,周国平的影响主要在于一些个人,而不是大众。邓晓芒的文章主要是影响知识分子、学术界,然后在作家里面,在社会上的读书人里面会有一些影响,通过他们就可以影响到下层社会的人了。我对周国平和邓晓芒感到钦佩,因为现在的中国这样的有灵魂的知识分子很少。不过,作为他们的读者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使我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柏拉图说“哲学就是对死亡的练习”,只有当一个人认真思考了死亡以后,才会真正地珍惜生命,才能有一种要活、要更多的活的渴望,有一种“赶快活”的紧迫感,就像邓晓芒说的:“一切均为虚妄。唯有工作是实在的,“我的工作”。”
周国平的书现在已经不那么吸引我了,书越读越少,发觉已经懂他了,而最近我在看邓晓芒的《灵之舞》,因为没得卖,所以下载到mp3上看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