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276 5
2010-08-26
  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
  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来与基辛格进行一次完整的交谈,她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甚至问了许多无关主题的话: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名人,该做怎样的准备才恰当?杨澜对导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导师问她:“把一条一斤重的鱼全身擦湿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把棉花蘸上水就足够把一条鱼擦湿了。”
  导师说:“你养一条鱼,是不是仅靠棉花里的那点水就可以呢?”
  “那样的话,它根本无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事实上,一条鱼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点水。采访也一样,必须做最百分之百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导师说。
  导师的话给了杨澜深刻的启示,她在多年拼搏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前不久,杨澜再次采访了基辛格。采访前,杨澜搜集了大量资料,基辛格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稿到他的传记,另外还有厚厚的七本书,杨澜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访中,杨澜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虽然这次采访的时间只有27分钟,但其中展现出来的深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外交专家的认可。
  事后,杨澜说:“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准备是多余的。好比是一条鱼,需要的仅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点水,可要养活一条鱼,必须有一鱼缸的水。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6 02:41:04
这个道理好深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22:07
我们现在很多专家却弄很多污水养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08:26:34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11:31:48
要学的太多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6 12:33:41
有道理,很深刻的一篇佳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